Java设计模式(六)之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六)之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一、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化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下面是两个非常形象的例子:

Java设计模式(六)之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六)之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二、适配器模式的三种实现方式:

主要分成三类:类的适配器模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1、类的适配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六)之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所期待的接口。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类,也可以是接口。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需要适配的类或适配者类。

适配器(Adapter):通过包装一个需要适配的对象,把原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 已存在的、具有特殊功能、但不符合我们既有的标准接口的类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被适配类具有 特殊功能...");
	}
}
 
// 目标接口,或称为标准接口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 具体目标类,只提供普通功能
class ConcreteTarget implements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普通类 具有 普通功能...");
	}
}
 
// 适配器类,继承了被适配类,同时实现标准接口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public void request() {
		super.specificRequest();
	}
}
 
// 测试类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普通功能类
		Target concreteTarget = new ConcreteTarget();
		concreteTarget.request();
		
		// 使用特殊功能类,即适配类
		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request();
	}
}

运行结果:

普通类 具有 普通功能...
被适配类具有 特殊功能...

2、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Java设计模式(六)之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 适配器类,直接关联被适配类,同时实现标准接口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直接关联被适配类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 可以通过构造函数传入具体需要适配的被适配类对象
	public Adapter (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public void request() {
		// 这里是使用委托的方式完成特殊功能
		this.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普通功能类
		Target concreteTarget = new ConcreteTarget();
		concreteTarget.request();
		
		// 使用特殊功能类,即适配类,
		// 需要先创建一个被适配类的对象作为参数
		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new Adaptee());
		adapter.request();
	}
}

测试结果与上面的一致。从类图中我们也知道需要修改的只不过就是 Adapter 类的内部结构,即 Adapter 自身必须先拥有一个被适配类的对象,再把具体的特殊功能委托给这个对象来实现。使用对象适配器模式,可以使得 Adapter 类(适配类)根据传入的 Adaptee 对象达到适配多个不同被适配类的功能,当然,此时我们可以为多个被适配类提取出一个接口或抽象类。这样看起来的话,似乎对象适配器模式更加灵活一点。

3、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有时我们写的一个接口中有多个抽象方法,当我们写该接口的实现类时,必须实现该接口的所有方法,这明显有时比较浪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我们需要的,有时只需要某一些,此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接口的适配器模式,借助于一个抽象类,该抽象类实现了该接口,实现了所有的方法,而我们不和原始的接口打交道,只和该抽象类取得联系,所以我们写一个类,继承该抽象类,重写我们需要的方法就行。看一下类图:

Java设计模式(六)之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这个很好理解,在实际开发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这种接口中定义了太多的方法,以致于有时我们在一些实现类中并不是都需要。看代码:

public interface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抽象类Wrapper2:

public abstract class Wrapper2 implements Sourceable{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public class SourceSub1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Sub1!");
	}
}

public class SourceSub2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second Sub2!");
	}
}
public class Wrapp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able source1 = new SourceSub1();
		Sourceable source2 = new SourceSub2();
		
		source1.method1();
		source1.method2();
		source2.method1();
		source2.method2();
	}
}

运行结果:

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Sub1!
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second Sub2!

 

三、适配器模式总结:

1、优点:

(1)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使用适配器让不兼容的接口变成了兼容,让客户从实现的接口解耦。

(2)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实现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来说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

(3)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适配器类,符合“开闭原则”。

2、缺点:

对于对象适配器来说,更换适配器的实现过程比较复杂。

3、使用场景:

(1)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这些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接口。

(2)想要建立一个可以重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

(3)两个类所做的事情相同或相似,但是具有不同接口的时候。

(4)旧的系统开发的类已经实现了一些功能,但是客户端却只能以另外接口的形式访问,但我们不希望手动更改原有类的时候。

(5)使用第三方组件,组件接口定义和自己定义的不同,不希望修改自己的接口,但是要使用第三方组件接口的功能。
 

原博客链接:https://blog.csdn.net/jason0539/article/details/2246845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00066.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java将字符串分段输出_java输入字符串并将每个字符输出的方法[通俗易懂]

    java将字符串分段输出_java输入字符串并将每个字符输出的方法[通俗易懂]java输入字符串并将每个字符输出的方法如下所示:importjava.util.Scanner;publicclassMain{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inti,len;Stringstr;Scannerin=newScanner(System.in);str=in.next();len=str.length();…

    2022年10月17日
    3
  • BERT模型实战之多文本分类(附源码)

    BERT模型实战之多文本分类(附源码)写在前面BERT模型也出来很久了,之前看了论文学习过它的大致模型(可以参考前些日子写的笔记NLP大杀器BERT模型解读),但是一直有杂七杂八的事拖着没有具体去实现过真实效果如何。今天就趁机来动手写一写实战,顺便复现一下之前的内容。这篇文章的内容还是以比较简单文本分类任务入手,数据集选取的是新浪新闻cnews,包括了[‘体育’,‘财经’,‘房产’,‘家居’,‘教育’,‘科技’,‘时尚’…

    2022年6月10日
    156
  • 没有找到MFC80D.DLL,因此这个应用程序未能启动。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可能会修复问题。…

    没有找到MFC80D.DLL,因此这个应用程序未能启动。重新安装应用程序可能会修复问题。…

    2022年3月8日
    41
  • IO编程与线程概念

    IO编程与线程概念IO编程IO在计算机中指Input/Output,也就是输入和输出。由于程序和运行时数据是在内存中驻留,由CPU这个超快的计算核心来执行,涉及到数据交换的地方,通常是磁盘、网络等,就需要IO接口。比如你打开浏览器,访问新浪首页,浏览器这个程序就需要通过网络IO获取新浪的网页。浏览器首先会发送数据给新浪服务器,告诉它我想要首页的HTML,这个动作是往外发数据,叫Output,随后新浪

    2022年5月15日
    28
  • 拼多多下载安装_快影下载安装

    拼多多下载安装_快影下载安装SQLite的最新版本可以从这里下载。下面我们以Windows版本sqlite-3_5_1.zip为例介绍其安装方法。(大家可以选择下载安装适合自己的版本)下载后,将sqlite-3_5_1.zip解压缩至C:/sqlite目录即完成安装。C:/sqlite目录构造为:C:/sqlite|+–sqlite3.exe打开一个CMD命令窗口

    2025年7月6日
    3
  • java异常处理 Exception、error、运行时异常和一般异常有何异同「建议收藏」

    java异常处理 Exception、error、运行时异常和一般异常有何异同「建议收藏」一、开场白对于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可能出现异常情况,java语言使用一种称为异常处理的错误捕捉机制进行处理。相信大家对try{}catch(){}finally{}这种结构非常熟悉,使用频率极高。既然经常使用它,而且也是面试常问知识点,我们就有必要去深入地了解一下。也谈不上深入,只是java语言的基本功。下面,开始吧!二、异常分类在java中,异常对象都是派生于Throwabl…

    2022年9月27日
    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