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通俗易懂]

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通俗易懂]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rdb持久化方式:是在指定的时间写入硬盘

aof方式:是以日志,记录每一操作,

两个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rdb

rdb方式是默认支持的。

特点:只有一个文件,根据配置文件的配置时间间隔,每个一段时间将数据统一读入到一个文件中,方便压缩转移。但是如果宕机就会丢失这段时间内的数据。

我们查看redis.conf配置文件:

有下面一段:

#   like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
#
#   save ""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 By default Redis will stop accept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s are enabled

save 900 1 是指,每900秒内有一个key发生变化就持久化一次

save 300 10:每300秒内有10个key发生变化就持久化一次

save 60 10000:每60秒内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就持久化一次

这是分为三种持久化策略,尽可能的包装数据安全又能减少保持文件的数量。

redis.conf往下有如下:

# The filename where to dump the DB
dbfilename dump.rdb

# The working directory.

则是默认文件的名称;

在往下:

# Note that you must specify a directory here, not a file name.
dir ./

这是rdb在配置文件的同级目录下。我的在home目录下:

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通俗易懂]

这里我们测试下,在客户端我的key是有前面我们学习创建的:

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通俗易懂]

下面我先退出客户端和服务,然后dump.rdb文件删掉,再重启服务:

127.0.0.1:6379> shutdow
(error) ERR unknown command 'shutdow'
127.0.0.1:6379> shutdown
not connected> exit
xiaoye@ubuntu3:~$ ./redis/src/redis-server 
xiaoye@ubuntu3:~$ ./redis/src/redis-cli 
127.0.0.1:6379> keys *
(empty list or set)
127.0.0.1:6379> 

发现没有值了。这里我们再添加几条数据:

127.0.0.1:6379> set n1 aa
OK
127.0.0.1:6379> set n2 bb
OK
127.0.0.1:6379> keys *
1) "n2"
2) "n1"
127.0.0.1:6379> shutdown save
not connected> exit

然后我们会看到redis目录下会自动生成一条dump.rdb文件:

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通俗易懂]

然后我们再启动redis服务的时候,会执行rdb check验证,然后加载redis目录下rdb文件;加载数据:

127.0.0.1:6379> keys *
1) "n1"
2) "n2"
127.0.0.1:6379> 

我们刚加的是有的。

如果把rdb剪切到其他目录,也就是不是redis.conf文件配置的默认目录下,看看能不能用。这样肯定是不行的。这里就不演示了。如果在剪切回来发现又数据了。

下面测试aof方式

AOF方式:以日志的方式一条一条数据的记录下来,每生成一条数据就记录下来。

到redis.conf文件下看看配置:

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通俗易懂]

这里appendonly no 表示默认aof方式为关闭,我们这里改为开启

下面一行是默认的文件名。

我们继续往下看看redis.conf文件看看aof的保存策略:

第五章:redis持久化,包括rdb和aof两种方式[通俗易懂]

always是只要发生修改就立即同步,推荐使用,安全性高。

everysec是每秒同步一次。

这里我们改为只要发生修改就同步一次:

然后我们重启redis服务:

下面小编出了点问题,没有实验成功,暂且放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06131.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Android之ViewPager的简单使用[通俗易懂]

    Android之ViewPager的简单使用[通俗易懂]AndroidViewPager的简单使用Android3.0后引入的一个UI控件——ViewPager(视图滑动切换工具)功能:通过手势滑动可以完成View的切换,一般是用来做APP的引导页或者实现图片轮播,因为是3.0后引入的,如果想在低版本下使用,就需要引入v4兼容包ViewPager就是一个简单的页面切换组件,我们可以往里面填充多个View,然后我们可以左右滑动,从而切换不同的View,我们可以通过setPageTransformer()方法为我们的ViewPager设置切换时

    2022年7月22日
    5
  • HashMap底层数据结构原理解析[通俗易懂]

    HashMap底层数据结构原理解析[通俗易懂]老师:JDK中我们最常用的一个数据类是HashMap。那么,谁可以回答一下HashMap的底层数据结构原理是什么呢?小明:老师,我知道。众所周知,HashMap是一个用于存储Key-Value键值对的集合,每一个键值对也叫做Entry。这些个键值对(Entry)分散存储在一个数组当中,这个数组就是HashMap的主干。HashMap数组每一个元素的初始值都是Null。…

    2022年5月19日
    37
  • pycharm的字体设置_pycharm怎么设置字体

    pycharm的字体设置_pycharm怎么设置字体设置的路径是File->settings->Editor->FileandCodeTemplates->PythonScript再来看下效果:设置OK

    2022年8月29日
    0
  • idea配置tomcat依赖_idea不自动下载依赖

    idea配置tomcat依赖_idea不自动下载依赖

    2022年10月18日
    0
  • 网线的交叉线和直通线原理

    网线的交叉线和直通线原理转载自 http://yxy73622.blog.163.com/blog/static/1733173742012231114013341/正线(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反线(568A):一端为正线的线序,另一端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T568A标准连线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1-绿白、2-绿、3-橙白、4

    2022年6月19日
    28
  • 互联网海量视频数据的存储[通俗易懂]

    原文链接:http://www.docin.com/p-86312184.html?docfrom=rrela一、背景    互联网内容提供方式转变:用户创造内容。视频应用、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互联网衍生业务迅速发展,使得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处理成为当今互联网公司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些信息保存在存储设备上,便是高膨胀的海量数据,表1是不同互联网应用的规模。  互联网应用海量数据的共性:  1…

    2022年4月14日
    88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