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tor的作用_对服从与执行的理解

generator的作用_对服从与执行的理解理解 Generator 的执行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Generator & yield

开局官宣:sec-generatoryield,这是对yield的介绍。

同样巴拉巴拉列了9条,将以上链接中的说明简化成3条:

1. 在GeneratorFunction内,当遇到yield关键字的时候,先将执行上下文设置为yield之后的表达式进行执行,并且将该表达式返回值作为当前迭代的结果;

2. 将gen上下文从上下文堆栈中移除,将上级(gen之外)上下文(依次)恢复为当前执行的上下文,此过程中需设置gen上下文的评估状态,以便在上下文恢复时(下一次调用.next)继续操作迭代;

3. 通过.next方法依次执行迭代器。

先对上面3点有点印象,再来看看 Generator。

Generator 对象是通过 GeneratorFunction 执行返回的对象,具有可迭代的特性(迭代器协议定义了一种标准的方式来产生一个有限或无限序列的值),关于迭代器详见“迭代器”

GeneratorFunction => Generator

GeneratorFunction.prototype
    next 返回迭代结果
    return 传入参数作为迭代结果的value并返回该迭代项,并且结束Generator对象的迭代
    throw 抛出错误值,并且结束Generator对象的迭代

每个迭代结果都包含 donevalue

  1. done 表示生成器是否被完成;

  2. value 表示当前的值。

来个例子:

function* iterator1(){
    console.log(1);
    yield '1';
    console.log(2)
    yield *iterator2();
    yield '2';
    console.log(3);
}

function* iterator2(){
    yield '3';
    console.log(4);
    yield '4';
}

function fn1(){
    console.log(5)
    fn2();
    console.log(6)
}

function fn2(){
    console.log(7)
    var iter = iterator1();
    console.log(iter.next());
    console.log(iter.next());
    console.log(iter.next());
    console.log(8);
    console.log(iter.next());
    console.log(iter.next());
    console.log(9);
}
fn1();
/*
* 输出顺序
* var iter = iterator1();    // before : 5 7
* console.log(iter.next());  // 1    {value:1,done:false}
* console.log(iter.next());  // 2    {value:3,done:false}
* console.log(iter.next());  // 4    {value:4,done:false}
* console.log(8);            // 8
* console.log(iter.next());  //      {value:2,done:false}   
* console.log(iter.next());  // 3    {value:undefined,done:true}
* console.log(9);            // 9 after : 6
*/

看输出顺序(多个Generator嵌套可看作为在外部Generator的某个索引位置插入内部Generator的元素作为迭代项):

  1. fn1被执行,首先输出 5;

  2. 进入fn2,输出 7;

  3. fn2中生成iter,并首次调用iter.next(),执行了iterator1里面第一个yield之前的console,输出 1,然后输出 {value: “1”, done: false};

  4. 调用第二个iter.next(),进入iterator2中,输出 2,然后输出 {value:’3′,done:false};

  5. 调用第三个iter.next(),还是进入iterator2,输出 4,然后输出 {value:’4′,done:false};

  6. 调用fn2中的console.log(8),输出 8;

  7. 调用第四个iter.next(),这时候iterator2里面执行完了,继续执行iterator1的后续代码,输出 {value:2,done:false};

  8. 调用第五个iter.next(),继续iterator1的后续代码,输出 3,这时候iterator1的迭代结束,输出 {value:undefined,done:true};

  9. 调用fn2中的console.log(9),输出 9;

  10. 调用fn1中的console.log(6),输出 6。

Generator的任务执行器

Generator通过.next方法来依次做迭代的执行,然而每次都需要手动写方法调用是个问题。然后便有了迭代任务的执行器,在执行器内将主动调用.next以执行迭代。

如下面例子:

function run(gen){
    const task = gen();
    // 定义一个对象用于存每个迭代结果,传入result.value 赋值到指定对象上
    let result = task.next();

    // 如果迭代未结束,则继续执行next(),获取下个迭代结果,以此类推...
    function step(){
        if(!result.done){
            result = task.next(result.value);
            step();
        }
    }
    step();
}

run(function*(){
    let i = 0;
    while(i<10) { 
        yield ++i,
        console.log(i);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在run(function*(/* … */))中,先执行GeneratorFunction迭代对象返回Generator,然后用一个变量来存每次迭代结果…执行过程如下:

  1. result={value:1,done:false},打印 1;

  2. 在step内,result={value:2,done:false},打印 2;

  3. 在step内,result={value:3,done:false},打印 3;

  …

  10. 在step内,result={value:10,done:false},打印 10;

  11. 在step内,result={value:undefined,done:true},迭代对象被完成。

如果yield后跟的是异步表达式呢?

代码如下:

// 基于上面的run函数
run(function*(){ 
    const value1=yield fn1();
    console.log('v1',value1);
    const value2 = yield fn2();
    console.log('v2',value2)
})
function fn1(){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 resolve(' success'),3000));
    promise.then(res=> console.log(res) )
    return promise;
};
function fn2(){
    console.log('fn2');
    return 'fn2';
}
// v1 Promise
// fn2
// v2 fn2
// 3s 后 success

假如需求需要fn2的执行依赖fn1的异步返回值,简单改造一下run执行器试试:

// 修改上面的run函数
function run(gen){
    const iter = gen();
    // result用来存储每一次迭代结果
    let result = iter.next();

    step();

    function step(){
        // 如果迭代对象未完成
        if(!result.done){
            // 如果是Promise,则在.then之后执行next
            if(result.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result.value.then(res =>{
                    result = iter.next(res);
                    step();
                })
            }else{
                result = iter.next(result.value);
                step();
            }
        }
    }
}

以上是没看co代码之前针对问题”如果Generator对象迭代过程中某个迭代处理依赖上一个迭代结果该怎么办”想到的方法… 在实现方式上是差了些,但也可以用…

co实现的更好看且适用,每次迭代(function, promise, generator, array, object)都包装成Promise处理,针对不同场景/类型则关注toPromise层的判断。

对比一下ES7 async/await通过tsc –target es5 后的代码。

  1. 首先是个__awaiter方法,里面是 new Promise;

  2. 然后是个__generator方法,里面是GeneratorFunction。

也是用Promise包装Generator的模式实现… 把__awaiter摘出来后的代码:

var run = function (thisArg,_arguments,generator)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generator = generator.apply(thisArg, _arguments || [])

        function fulfilled(value) {
            try {
                step(generator.next(value));
            } catch (e) {
                reject(e);
            }
        }

        function rejected(value) {
            try {
                step(generator["throw"](value));
            } catch (e) {
                reject(e);
            }
        }

        step(generator.next());

        function step(result) {
            result.done ? resolve(result.valu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resolve(result.value);
            }).then(fulfilled, rejected);
        }
    });
};

可能有些关联的文章:

理解 async/await 的执行

分步理解 Promise 的实现

Generator关系图

co

文章仅供参考!!!关于更多Generator知识,以阅读文章开头官方文档为准,如更多的术语以及它们各代表什么过程…

学习过程中,多写几次总是会记得深刻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07183.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Java服务器热部署的实现原理

    Java服务器热部署的实现原理今天发现早年在大象笔记中写的一篇笔记,之前放在ijavaboy上的,现在它已经访问不了了。前几天又有同事在讨论这个问题。这里拿来分享一下。在web应用开发或者游戏服务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热部署。热部署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省应用开发和发布的时间。比如,我们在使用Tomcat或者Jboss等应用服务器开发应用时,我们经常会开启热部署功能。热部署,简单点来说,就是我们将打

    2022年5月21日
    24
  • hashmap扩容过程保证可用_HashMap扩容

    hashmap扩容过程保证可用_HashMap扩容前言JDK1.8对HashMap进行的较大的改动,其中对HashMap的扩容机制进行了优化。在JDK1.8前,在多线程的情况下,使用HashMap进行put操作会造成死循环。这是因为多次put操作会引发HashMap的扩容机制,HashMap的扩容机制采用头插法的方式移动元素,这样会造成链表闭环,形成死循环。JDK1.8中HashMap使用高低位来平移元素,这样保证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多线程情…

    2022年9月21日
    2
  • 行存储 VS 列存储[通俗易懂]

    行存储 VS 列存储[通俗易懂]概述目前大数据存储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行存储(Row-Based)和列存储(Column-Based)。业界对两种存储方案有很多争持,集中焦点是:谁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海量数据,且兼顾安全、可靠、完整性。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关系数据库已经不适应这种巨大的存储量和计算要求,基本是淘汰出局。在已知的几种大数据处理软件中,Hadoop的HBase采用列存储,MongoDB是文档型的行存储,Lexst是二进制型…

    2022年7月14日
    13
  • JAVA获取服务器路径的方法

    JAVA获取服务器路径的方法1、在JSF环境中获取到ServletContext:12ServletContextsc=(ServletContext)FacesContext.getCurrentInstance

    2022年7月4日
    21
  • openssl安装与使用

    文章目录1、OpenSSL简介2、OpenSSL安装3、加密技术介绍4、openssl命令4.1摘要命令4.2、对称加密命令4.3非对称加密命令4.3.1生成私钥4.3.2提取公钥4.3.3利用公私钥加密、解密数据4.3.4数字签名4.3.5数字证书1、OpenSSL简介OpenSSL是一个SSL协议的开源实现,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具备了跨平台的能力,支持Unix/Linux、Windows、MacOS等多种平台。  OpenSSL最早的版本在1995年发布,1998年后开始由OpenS

    2022年4月6日
    59
  • MyBatis标签详解

    MyBatis标签详解MyBatis标签详解

    2022年4月22日
    6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