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数组

Java 数组

概念

  • 数组是相同类型数据的有序集合。
  • 数组描述的是相同类型的若干个数据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排列组合而成。
  • 其中,每一个数据称作一个数组元素每个数组元素可以通过一个下标来访问它们。

声明创建

首先必须声明数组变量,オ能在程序中使用数组。下面是声明数组变量的语法

dataType[] arrayRefVar;//首选的方法
或
dataType arrayRefVar[];//效果相同,但不是首选方法

Java语言使用new操作符来创建数组。

语法:

dataType[] arrayRefVar =new dataType [arraySize];

数组的元素是通过索引访向的,数组索引从0开始。

获取数组长度: arrays. length。

四个基本特点

  • 其长度是确定的。数组一旦被创建,它的大小就是不可以改变的。
  • 其元素必须是相同类型,不允许出现混合类型。
  • 数组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包括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
  • 数组变量属引用类型,数组也可以看成是对象,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相当于该对象的成员变量。数组本身就是对象,Java中对象是在堆中的,因此数组无论保存原始类型还是其他对象类型,数组对象本身是在堆中的。

内存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

//声明数组
int[] array;
//创建数组
array=new int[10];
//给数组元素赋值
array[0]=1;
array[1]=2;
array[2]=3;
array[3]=4;
array[4]=5;
array[5]=6;
array[6]=7;
array[7]=8;
array[8]=9;
array[9]=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种初始化

**静态初始化:**创建 + 赋值

int[] a = {
   1, 2, 3, 4, 5, 6};

动态初始化

int[] b=new int[10];
b[0]=10;

数组的默认初始化
数组是引用类型,它的元素相当于类的实例变量,因此数组一经分配空间,其中的每个元素也被按照实例变量同样的方式被隐式初始化。

数组边界

下标的合法区[0, length-1],如果越界就会报错。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new int[2];
 	System.out.println(a[2]);
 }

Arrayl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数组下标越界异常!

数组的使用

For-Each循环

int[] a = {
   1, 2, 3, 4, 5, 6};
for (int i : a) {
   
	System.out.println(i);
}

数组作方法入参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s){
   
	for (int array : arrays) {
   
        System.out.println(array);
    }
}

数组作返回值

public static int[] reverse(int[] arrays){
   
    int[] result=new int[arrays.length];
    for (int i = 0; i < arrays.length ; i++) {
   
        result[arrays.length-1-i]=arrays[i];
    }
    return result;
}

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就是一个特殊的一维数组,其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一维数组。

例如:

int[][] a = new int[3][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rays类

数组的工具类 java. util. Arrays

由于数组对象本身并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供我们调用,但AP中提供了一个工具类 Arrays供我们使用,从而可以对数据对象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查看JDK帮助文档

Arrays类中的方法都是 static修饰的静态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类名进行调用,而”不用”使用对象来调用(注意:是”不用”而不是”不能”)

具有以下常用功能:

  • 给数组赋值: 通过fill方法。
  • 对数组排序: 通过sort方法按升序。
  • 比较数组: 通过 equals方法比较数组中元素值是否相等。
  • 查找数组元素: 通过 binarySearch方法能对排序好的数组进行二分查找法操作。
  • 打印数组元素: 通过toString方法。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无疑是最为出名的排序算法之一。

冒泡的代码还是相当简单的,两层循环,外层冒泡轮数、里层依次比较,江湖中人人尽皆知。

我们看到嵌套循环,应该立马就可以得出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基础版: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s) {
   
        int temp = 0;
        for (int i = 0; i < arrays.length - 1; i++) {
   
            //每排序一趟,则至少有一个元素已经有序,用 j<arrays.length-i-1 可以缩小排序范围 
            for (int j = 0; j < arrays.length - 1 - i; j++) {
   
                //当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时,交换位置
                if (arrays[j] > arrays[j + 1]) {
   
                    temp = arrays[j];
                    arrays[j] = arrays[j + 1];
                    arrays[j + 1] = temp;
                }
            }
        }
        return arrays;
    }

优化版: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s) {
   
        int temp = 0;
        for (int i = 0; i < arrays.length - 1; i++) {
   
            //flag初始化为true
            boolean flag = true;
            //每排序一趟,则至少有一个元素已经有序,用 j<arrays.length-i-1 可以缩小排序范围 
            for (int j = 0; j < arrays.length - 1 - i; j++) {
   
                //当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时,交换位置
                if (arrays[j] > arrays[j + 1]) {
   
                    temp = arrays[j];
                    arrays[j] = arrays[j + 1];
                    arrays[j + 1] = temp;
                    //若程序进入if语句,则必然会发生交换,当发生交换时把flag置成 false
                    flag = false;
                }
            }
            //判断,如果flag=true,说明上一趟排序没有发生交换,数列已经有序,break
            if (flag) {
   
                break;
            }
        }
        return arrays;
    }

最终优化版: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s) {
   
        int temp = 0;
        int k=arrays.length-1;
        int m=0;
    	//用k来保存新的判断条件
        for (int i = 0; i < k; i++) {
   
            //flag初始化为true
            boolean flag = true;
            m=0;
            //每排序一趟,则至少有一个元素已经有序,用 j<arrays.length-i-1 可以缩小排序范围 
            for (int j = 0; j < arrays.length - 1 - i; j++) {
   
                //当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时,交换位置
                if (arrays[j] > arrays[j + 1]) {
   
                    temp = arrays[j];
                    arrays[j] = arrays[j + 1];
                    arrays[j + 1] = temp;
                    //若程序进入if语句,则必然会发生交换,当发生交换时把flag置成 false
                    flag = false;
                    //记住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
                    m=j;
                }
            }
            //判断,如果flag=true,说明上一趟排序没有发生交换,数列已经有序,break
            if (flag) {
   
                break;
            }
            //将新的长度赋值给k
            k=m;
        }
        return arrays;
    }

稀疏数组

当一个数组中大部分元素为0,或者为同ー值的数组时,可以使用稀疏数组来保存该数组。

稀疏数组的处理方式是:

  • 记录数组一共有几行几列,有多少个不同值
  • 把具有不同值的元素和行列及值记录在一个小规模的数组中,从而缩小程序的规模

如下图:左边是原始数组,右边是稀疏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new int[6][7];
        arr[0][3] = 22;
        arr[0][6] = 15;
        arr[1][1] = 11;
        arr[1][5] = 17;
        arr[2][3] = -6;
        arr[3][5] = 39;
        arr[4][0] = 91;
        arr[5][2] = 28;
        System.out.println("输出原始数组");
        for (int[] ints : arr) {
   
            for (int anInt : ints) {
   
                System.out.print(anInt + "\t");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
        int sum = 0;
        for (int[] ints : arr) {
   
            for (int anInt : ints) {
   
                if (anInt != 0) {
   
                    sum++;
                }
            }

        }
        System.out.println("有效值的个数:" + sum);
        System.out.println("稀疏数组");
        int[][] arr1 = new int[sum + 1][3];
        arr1[0][0] = arr.length;
        arr1[0][1] = arr[0].length;
        arr1[0][2] = sum;
        int count = 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0].length; j++) {
   
                if (arr[i][j] != 0) {
   
                    count++;
                    arr1[count][0] = i;
                    arr1[count][1] = j;
                    arr1[count][2] = arr[i][j];
                }
            }
        }
        for (int[] ints : arr1) {
   
            for (int anInt : ints) {
   
                System.out.print(anInt + "\t");
            }
            System.out.println();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14433.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Ubuntu 16.04 更新源失败问题

    Ubuntu 16.04 更新源失败问题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请注明出处在输入sudoapt-getupdate出现暂时不能解析域名“us.archive.ubuntu.com”折腾了一周,终于解决了解决办法:有用的点个赞先要吧源备份一个哦:sudocp/etc/apt/sources.list.d/ubuntukylin.list/etc/apt/sources.list.d/ubuntukylin.list

    2022年7月22日
    7
  • C++int转char型并存入char数组「建议收藏」

    C++int转char型并存入char数组「建议收藏」只需在赋值语句后面加上‘0’,如下:inta=10;chara[10];a[1]=a+’0′;

    2022年10月8日
    0
  • Java和Python有什么区别,初学者学Java还是Python?「建议收藏」

    Java和Python有什么区别,初学者学Java还是Python?「建议收藏」这里是我的一些总结,有些是参考别人的(在这里谢谢!!!)区别:1.Python比Java简单,学习成本低,开发效率高2.Java运行效率高于Python,尤其是纯Python开发的程序,效率极低3.Java相关资料多,尤其是中文资料4.Java版本比较稳定,Python2和3不兼容导致大量类库失效5.Java开发偏向于软件工程,团队协同,Python更适合小型开发6.Java偏向于商业开发,Python适合于数据分析7.Java是一种静态类型语言,Python是一种动态类型语言8.Ja

    2022年7月9日
    18
  • 验证二叉搜索树 leetcode_二叉树的最长路径

    验证二叉搜索树 leetcode_二叉树的最长路径重写equal()时为什么也得重写hashCode()之深度解读equal方法与hashCode方法渊源 原创  2016年05月08日 23:14:19 标签:java equal方法重写 /java /重写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 10077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javazejian/art…

    2022年8月9日
    4
  • qt 5.12.1 下载安装详细教程

    qt 5.12.1 下载安装详细教程前言:Qt是一个跨平台的C++图形界面应用程序框架。它提供给开发者建立图形用户界面所需的功能,广泛用于开发GUI程序,也可用于开发非GUI程序。Qt很容易扩展,并且允许真正地组件编程。基本上,Qt同XWindow上的Motif,Openwin,GTK等图形界面库以及Windows平台上的MFC、OWL、VCL、ATL是同类型的东西。一:下载地址http://download.qt.io/of…

    2022年5月13日
    53
  • ss端口1080不能用_端口被占用

    ss端口1080不能用_端口被占用问题解决:SSR的1080端口被占用在我的博客故障解决:端口已被占用1080中已经讨论了一些方法,但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对于SSR,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既然1080被占用了,那我就换个端口。找到配置文件gui-config.json找到”localPort”:1080,你完全可以换一个端口号,比如”localPort”:12345,保存后重启…

    2022年9月6日
    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