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究竟啥才是互联网架构“高可用”

【转载】究竟啥才是互联网架构“高可用”

一、什么是高可用

高可用HAHigh Availability)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通过设计减少系统不能提供服务的时间。

假设系统一直能够提供服务,我们说系统的可用性是100%。

如果系统每运行100个时间单位,会有1个时间单位无法提供服务,我们说系统的可用性是99%。

很多公司的高可用目标是4个9,也就是99.99%,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年停机时间为8.76个小时。

百度的搜索首页,是业内公认高可用保障非常出色的系统,甚至人们会通过www.baidu.com 能不能访问来判断“网络的连通性”,百度高可用的服务让人留下啦“网络通畅,百度就能访问”,“百度打不开,应该是网络连不上”的印象,这其实是对百度HA最高的褒奖。

 

二、如何保障系统的高可用

我们都知道,单点是系统高可用的大敌,单点往往是系统高可用最大的风险和敌人,应该尽量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避免单点。方法论上,高可用保证的原则是“集群化”,或者叫“冗余”:只有一个单点,挂了服务会受影响;如果有冗余备份,挂了还有其他backup能够顶上。

保证系统高可用,架构设计的核心准则是:冗余。

有了冗余之后,还不够,每次出现故障需要人工介入恢复势必会增加系统的不可服务实践。所以,又往往是通过“自动故障转移”来实现系统的高可用。

接下来我们看下典型互联网架构中,如何通过冗余+自动故障转移来保证系统的高可用特性。

 

三、常见的互联网分层架构

67eb022ff9d84f8e1433af9deafdcc42
常见互联网分布式架构如上,分为:

(1)客户端层:典型调用方是浏览器browser或者手机应用APP

(2)反向代理层:系统入口,反向代理

(3)站点应用层:实现核心应用逻辑,返回html或者json

(4)服务层:如果实现了服务化,就有这一层

(5)数据缓存层:缓存加速访问存储

(6)数据数据库层:数据库固化数据存储

整个系统的高可用,又是通过每一层的冗余+自动故障转移来综合实现的。


四、分层高可用架构实践

【客户端层->反向代理层】的高可用

30aad543f26dbc7374d32e14f4682050
【客户端层】到【反向代理层】的高可用,是通过反向代理层的冗余来实现的。以nginx为例:有两台nginx,一台对线上提供服务,另一台冗余以保证高可用,常见的实践是keepalived存活探测,相同virtual IP提供服务。

d697dc20b844fe47359adf77e4b0e89b
自动故障转移:当nginx挂了的时候,keepalived能够探测到,会自动的进行故障转移,将流量自动迁移到shadow-nginx,由于使用的是相同的virtual IP,这个切换过程对调用方是透明的。

【反向代理层->站点层】的高可用

f53ab3651b76a05c84a803ed920d7f87
【反向代理层】到【站点层】的高可用,是通过站点层的冗余来实现的。假设反向代理层是nginx,nginx.conf里能够配置多个web后端,并且nginx能够探测到多个后端的存活性。

b736f9789c5aedc07d1b352b26112822
自动故障转移:当web-server挂了的时候,nginx能够探测到,会自动的进行故障转移,将流量自动迁移到其他的web-server,整个过程由nginx自动完成,对调用方是透明的。

【站点层->服务层】的高可用

4362c7d7702f412f9f98eafe96819d92
【站点层】到【服务层】的高可用,是通过服务层的冗余来实现的。“服务连接池”会建立与下游服务多个连接,每次请求会“随机”选取连接来访问下游服务。

4a42d711bf685f2521642b95f5e36805
自动故障转移:当service挂了的时候,service-connection-pool能够探测到,会自动的进行故障转移,将流量自动迁移到其他的service,整个过程由连接池自动完成,对调用方是透明的(所以说RPC-client中的服务连接池是很重要的基础组件)。

【服务层>缓存层】的高可用

a1ce278f6fdeff871ce922643524a6b7
【服务层】到【缓存层】的高可用,是通过缓存数据的冗余来实现的。

缓存层的数据冗余又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客户端的封装,service对cache进行双读或者双写。

3cf0a2eb182da4cf7ebbe5940ee37ddc
缓存层也可以通过支持主从同步的缓存集群来解决缓存层的高可用问题。

以redis为例,redis天然支持主从同步,redis官方也有sentinel哨兵机制,来做redis的存活性检测。

f3d9b67822afe2f3f7ec3b66102ade81
自动故障转移:当redis主挂了的时候,sentinel能够探测到,会通知调用方访问新的redis,整个过程由sentinel和redis集群配合完成,对调用方是透明的。

说完缓存的高可用,这里要多说一句,业务对缓存并不一定有“高可用”要求,更多的对缓存的使用场景,是用来“加速数据访问”:把一部分数据放到缓存里,如果缓存挂了或者缓存没有命中,是可以去后端的数据库中再取数据的。

这类允许“cache miss”的业务场景,缓存架构的建议是:

4f1de923e2ac84c85b6871d25319c953
将kv缓存封装成服务集群,上游设置一个代理(代理可以用集群冗余的方式保证高可用),代理的后端根据缓存访问的key水平切分成若干个实例,每个实例的访问并不做高可用。

5ff512a224879d69a5e5121c4cce7f8f
缓存实例挂了屏蔽:当有水平切分的实例挂掉时,代理层直接返回cache miss,此时缓存挂掉对调用方也是透明的。key水平切分实例减少,不建议做re-hash,这样容易引发缓存数据的不一致。

【服务层>数据库层】的高可用

大部分互联网技术,数据库层都用了“主从同步,读写分离”架构,所以数据库层的高可用,又分为“读库高可用”与“写库高可用”两类。

【服务层>数据库层“读”】的高可用

b82caf01c7e56446e954f9dcdbf32466
【服务层】到【数据库读】的高可用,是通过读库的冗余来实现的。

既然冗余了读库,一般来说就至少有2个从库,“数据库连接池”会建立与读库多个连接,每次请求会路由到这些读库。

3a78d3fd7a704671aca73db1ad2ffd52
自动故障转移:当读库挂了的时候,db-connection-pool能够探测到,会自动的进行故障转移,将流量自动迁移到其他的读库,整个过程由连接池自动完成,对调用方是透明的(所以说DAO中的数据库连接池是很重要的基础组件)。

【服务层>数据库层“写”】的高可用

ae7147f4fb89aef90d31223c29e99cc8
【服务层】到【数据库写】的高可用,是通过写库的冗余来实现的。

以mysql为例,可以设置两个mysql双主同步,一台对线上提供服务,另一台冗余以保证高可用,常见的实践是keepalived存活探测,相同virtual IP提供服务。

fddb55033edaa3c0d243264d1a02ddb0
自动故障转移:当写库挂了的时候,keepalived能够探测到,会自动的进行故障转移,将流量自动迁移到shadow-db-master,由于使用的是相同的virtual IP,这个切换过程对调用方是透明的。

 

五、总结

高可用HA(High Availability)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通过设计减少系统不能提供服务的时间。

方法论上,高可用是通过冗余+自动故障转移来实现的。

整个互联网分层系统架构的高可用,又是通过每一层的冗余+自动故障转移来综合实现的,具体的:

(1)【客户端层】到【反向代理层】的高可用,是通过反向代理层的冗余实现的,常见实践是keepalived + virtual IP自动故障转移

(2)【反向代理层】到【站点层】的高可用,是通过站点层的冗余实现的,常见实践是nginx与web-server之间的存活性探测与自动故障转移

(3)【站点层】到【服务层】的高可用,是通过服务层的冗余实现的,常见实践是通过service-connection-pool来保证自动故障转移

(4)【服务层】到【缓存层】的高可用,是通过缓存数据的冗余实现的,常见实践是缓存客户端双读双写,或者利用缓存集群的主从数据同步与sentinel保活与自动故障转移;更多的业务场景,对缓存没有高可用要求,可以使用缓存服务化来对调用方屏蔽底层复杂性

(5)【服务层】到【数据库“读”】的高可用,是通过读库的冗余实现的,常见实践是通过db-connection-pool来保证自动故障转移

(6)【服务层】到【数据库“写”】的高可用,是通过写库的冗余实现的,常见实践是keepalived + virtual IP自动故障转移

末了,希望文章的思路是清晰的,希望大家对高可用的概念和实践有个系统的认识,感谢大家。

==【完】==

 

【转自】58沈剑 架构师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19373.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Java数组详解(超全)

    Java数组详解(超全)正确写法:1.步骤角度:(以下int可以替换为charStringdouble等等)①一步写法:int[]ids=newint[]{1001,1002,1003};②两步写法:int[]ids;ids=newint[]{1001,1002,1003};2.状态角度①静态初始化:两个[]均为空St…

    2022年7月9日
    18
  • tcp的四次挥手(为什么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在开始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TCP三次握手TCP四次挥手过程和状态变迁在断开连接之前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处于ESTABLISHED状态,双方都可以主动断开连接,以客户端主动断开连接为优。第一次挥手:客户端打算断开连接,向服务器发送FIN报文(FIN标记位被设置为1,1表示为FIN,0表示不是),FIN报文中会指定一个序列号,之后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状态。也就是客户端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FIN报文),指定序列号seq=u,主动关闭TCP连接,等待服务器的确认。第二次挥…

    2022年4月13日
    59
  • java学习路线图(2018年最新版)

    java学习路线图(2018年最新版)java学习路线图(2018年最新版)最近有些网友问我如何自学Java后端,还有些是想从别的方向想转过来,但都不太了解Java后端究竟需要学什么,究竟要从哪里学起,哪些是主流的Java后端技术等等,导致想学,但又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我就以过来人的经历,写在这篇博客里,不一定都对,但都是我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的,供你们的参考。Java基础Java是一门纯粹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所…

    2022年5月13日
    46
  • 机器学习(十)Mean Shift 聚类算法

    机器学习(十)Mean Shift 聚类算法一、mean shift 算法理论Mean shift 算法是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爬山算法,可用于聚类、图像分割、跟踪等,因为最近搞一个项目,涉及到这个算法的图像聚类实现,因此这里做下笔记。(1)均值漂移的基本形式给定d维空间的n个数据点集X,那么对于空间中的任意点x的mean shift向量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这个向量就是漂移向量,其中Sk表示的是数据集的点到x的距离小于球半径h

    2022年7月13日
    12
  • Windows 7定时关机命令

    Windows 7定时关机命令Windows7定时关机命令(很实用)  在 Win7中,shutdown实现自动关机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计划任务法】   开始>>>在搜索框输入cmd>>>回车 >>>调出DOS窗口或直接Windows键+R,直接调出运行栏>>>输入

    2022年5月15日
    42
  • vue-cli脚手架的.babelrc文件 详解

    vue-cli脚手架的.babelrc文件 详解

    2021年10月11日
    8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