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中打开文件的方式(With open)「建议收藏」

Python3中打开文件的方式(With open)「建议收藏」python文件读写文件是最常见的IO操作。Python内置了读写文件的函数,用法和C是兼容的。读写文件前,我们先必须了解一下,在磁盘上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现代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的程序直接操作磁盘。读写文件就是请求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对象(通常称为文件描述符),然后,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从这个文件对象中读取数据(读文件),或者把数据写入这个文件对象(写文件…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0.背景知识 & IO操作的类型

  • python文件读写文件是最常见的IO操作。Python内置了读写文件的函数,用法和C是兼容的。
  • 读写文件前,我们先必须了解一下,在磁盘上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现代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的程序直接操作磁盘。
  • 读写文件就是请求操作系统打开一个文件对象(通常称为文件描述符),然后,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从这个文件对象中读取数据(读文件),或者把数据写入这个文件对象(写文件)

常见的IO操作的类型如下:

type info
r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文件的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是默认模式。
w 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将其覆盖。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a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r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只读。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是默认模式。
w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将其覆盖。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a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r+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w+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将其覆盖。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a+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文件打开时会是追加模式。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r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w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将其覆盖。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a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1.常规方式:读取文件—–open()

step1: 打开


f = open( '/Users/michael/test.txt', 'r' )

  • r 表示读取文件,我们就成功地打开了一个文件
  • 但是, 如果文件不存在,open()函数就会抛出一个IOError的错误,并且给出错误码和详细的信息告诉你文件不存在,错误情况如下:

f=open('/Users/michael/notfound.txt', '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NotFoundError: [Errno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Users/michael/notfound.txt'

step2: 读取

如果文件打开成功,接下来,调用read()方法可以一次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Python把内容读到内存,用一个str对象表示:


f.read()
'Hello, world!'

step3: 关闭

最后一步是调用close()方法关闭文件。文件使用完毕后必须关闭,因为文件对象会占用操作系统的资源,并且操作系统同一时间能打开的文件数量也是有限的:


f.close()

由于文件读写时都有可能产生IOError,一旦出错,后面的f.close()就不会调用。所以,为了保证无论是否出错都能正确地关闭文件,我们可以使用try … finally来实现:

最终方案:


try:
	f = open('/path/to/file', 'r')
	print(f.read())
finally:
	if f:
		f.close()
		

2.推荐方式:读取文件—–With Open

1).读取方式

每次如果都按照如上最终方案去写的话,实在太繁琐。Python引入了with语句来自动帮我们调用close()方法
重点:!!!with 的作用就是自动调用close()方法 !!!


with open( '/path/to/file', 'r' ) as f:
	print( f.read() ) 

# 这和前面的try ... finally是一样的,但是代码更佳简洁,并且不必调用f.close()方法
	

f.read(): 读取全部文件内容
f.read(size): 每次读取size个字节内容
f.readline(): 每次读取一行的内容
f.readlines(): 读取全部内容,但结果是个list,每行内容是一个元素

如果遇到超大文件,需要注意:

  • 调用read()会一次性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如果文件有10G,内存就爆了。
  • 要保险起见,可以反复调用read(size)方法,每次最多读取size个字节的内容。例如,read(1024) 每次读取1024个字节的数据内容
  • 调用readline()可以每次读取一行内容,调用readlines()一次读取所有内容并按行返回list。因此,要根据需要决定怎么调用。
  • 如果文件很小,read()一次性读取最方便;如果不能确定文件大小,反复调用read(size)比较保险;如果是配置文件,调用readlines()最方便:

for line in f.readlines():
	print( line.strip() ) 


# 读取文件之后,文字末尾会出现'\n'
# strip() 函数中可以把目标内容line里面所有的空格,空行等都删除掉,只剩余文字内容

2).常见的坑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读取静态文件的函数,最好不要写相对路径!!!

(1)如上图,Fold001文件夹下面有个read_file.py文件,这个文件读取hello.txt文件,代码如上图,这样可以正常引用
(2)但如果引用静态文件的函数,被其他函数再次调用的时候。 例如被Fold002里面的函数read.py调用,那么readfile()函数相当于是在read.py所在目录执行的,那么静态文件hello.txt相对于read.py的路径,就不是上图的路径了,否者会运行会报错,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3).跳过第一行内容(字段名)


  with open(file_path, 'r', encoding='utf-8-sig') as f:
      next(f)						# 最终读取到的内容,直接跳过第一行了
      all_line_list = f.readlines()

3.写入内容—-open()函数

写文件和读文件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调用open()函数时,传入标识符’w’或者’wb’表示写文本文件或写二进制文件:


f =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f.write('Hello, world!')
f.close()

open函数使用注意地方:

  • 你可以反复调用write()来写入文件,但是务必要调用f.close()来关闭文件。
  • 当我们写文件时,操作系统往往不会立刻把数据写入磁盘,而是放到内存缓存起来,空闲的时候再慢慢写入。
  • 只有调用close()方法时,操作系统才保证把没有写入的数据全部写入磁盘。忘记调用close()的后果是数据可能只写了一部分到磁盘,剩下的丢失了。所以,还是用with语句来得保险

4.写入内容—– With Open函数


with open('/Users/michael/test.txt', 'w') as f:
	f.write('Hello, world!')
	

要写入特定编码的文本文件,请给open()函数传入encoding参数,将字符串自动转换成指定编码字符编码

5.打开非utf-8编码的文件

要读取非UTF-8编码的文本文件,需要给open()函数传入encoding参数,例如,读取GBK编码的文件:


with open('/Users/michael/gbk.txt', 'r', encoding='gbk') as f:
    f.read()
	
  • 遇到有些编码不规范的文件,你可能会遇到UnicodeDecodeError,因为在文本文件中可能夹杂了一些非法编码的字符。
  • open()函数还接收一个errors参数,errors=‘ignore’ 表示遇到编码错误的时候直接忽略

with open('/Users/michael/gbk.txt', 'r', encoding='gbk',errors='ignore') as f:
    f.read()
    

6.打开二进制文件

前面讲的默认都是读取文本文件,并且是UTF-8编码的文本文件。要读取二进制文件,比如图片、视频等等,用’rb’模式打开文件即可:


with open('/Users/michael/test.jpg', 'rb') as f:
    f.read()

# b'\xff\xd8\xff\xe1\x00\x18Exif\x00\x00...' 十六进制表示的字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2520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新东方王强经典语录视频_新东方王强北大演讲视频

    新东方王强经典语录视频_新东方王强北大演讲视频王强老师是我最喜欢和尊敬的新东方老师之一,06年冬天,有幸王强老师到我所在的大学做演讲。其实,之前也看过很多王强老师演讲的视频,特摘录王强老师经典十条语录。王强老师语录一:中国人强调含蓄,我含一半,你蓄一半,剩下的就是我要表达的。我举个例子就知道了。比如说一首英文歌曲唱ILoveYou的。这抽象概念,英语表达得非常充满细节和逻辑,你不会觉得有歧义和想象…

    2022年9月13日
    2
  • k8s(十)基本存储[通俗易懂]

    k8s(十)基本存储[通俗易懂]文章目录概述EmptyDirHostPathNFSk8s的数据存储概述在前面已经提到,容器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会被频繁的创建和销毁。那么容器在销毁的时候,保存在容器中的数据也会被清除。这种结果对用户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不乐意看到的。为了持久化保存容器中的数据,kubernetes引入了Volume的概念。Volume是Pod中能够被多个容器访问的共享目录,它被定义在Pod上,然后被一个Pod里面的多个容器挂载到具体的文件目录下,kubernetes通过Volume实现同一个Pod中不同容器之间的数据

    2022年8月9日
    2
  • 挖矿病毒清除记录

    挖矿病毒清除记录转载地址:https://www.52pojie.cn/thread-864849-1-1.html?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起因是同学过年期间因阿里云的服务器Redis弱口令(好像是没设密码)被提权植入了挖矿病毒,CPU长期占用100%。登录服务器后,首先使用Top命令,查看CPU占用。发现CPU占用率达到100%,可是却没有相关占用高的进程。想…

    2022年6月1日
    65
  • 搭建DNS服务器的那些知识「建议收藏」

    搭建DNS服务器的那些知识「建议收藏」一、DNS服务概述:1.什么是DNS?DNS(DomainNameSystem)域名系统,在TCP/IP网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提供域名与IP地址的解析服务,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域名,最终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53号。2.什么是域、域名?域(domain)是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形式,其中所有用户账户,计算机,打印机和其他安全主体都在位于称为域控制器的一个或多个中央计算机集群上的中央数据库中注册。

    2025年9月16日
    4
  • goland 2021.10激活码【2021.10最新】

    (goland 2021.10激活码)这是一篇idea技术相关文章,由全栈君为大家提供,主要知识点是关于2021JetBrains全家桶永久激活码的内容IntelliJ2021最新激活注册码,破解教程可免费永久激活,亲测有效,下面是详细链接哦~https://javaforall.net/100143.html1STL5S9V8F-eyJsa…

    2022年3月27日
    51
  • Creating Server TCP listening socket *:6379: bind: No error

    Creating Server TCP listening socket *:6379: bind: No error在Windows下启动redis报错:CreatingServerTCPlisteningsocket*:6379:bind:Noerror如图所示:解决方案: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redis-cli.exe如下图所示:然后再输入:shutdown意思就是关闭的意思,如下图所示;然后再输入:exit意思就是退出的意思,如下图所示;然后重新输入启动命令:red…

    2022年6月7日
    4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