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O(N*logN),额外空间复杂度O(1),是一个不稳定性的排序目录一准备知识1.1大根堆和小根堆二堆排序基本步骤2.1构造堆2.2固定最大值再构造堆三总结四代码一准备知识堆的结构可以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而堆排序是根据堆的这种数据结构设计的一种排序,下面先来看看什么是大根堆和小根堆1.1大根…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O(N*logN),额外空间复杂度O(1),是一个不稳定性的排序

目录

一 准备知识

1.1  大根堆和小根堆

二 堆排序基本步骤

2.1 构造堆

2.2 固定最大值再构造堆

三 总结

四 代码

 


一 准备知识

的结构可以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而堆排序是根据的这种数据结构设计的一种排序,下面先来看看什么是大根堆和小根堆

1.1  大根堆和小根堆

性质: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其左孩子和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之为大根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其左孩子和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之为小根堆。如下图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我们对上面的图中每个数都进行了标记,上面的结构映射成数组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还有一个基本概念:查找数组中某个数的父结点和左右孩子结点,比如已知索引为i的数,那么

1.父结点索引:(i-1)/2(这里计算机中的除以2,省略掉小数)

2.左孩子索引:2*i+1

3.右孩子索引:2*i+2

所以上面两个数组可以脑补成堆结构,因为他们满足堆的定义性质:

大根堆:arr(i)>arr(2*i+1) && arr(i)>arr(2*i+2)

小根堆:arr(i)<arr(2*i+1) && arr(i)<arr(2*i+2)

二 堆排序基本步骤

基本思想:

1.首先将待排序的数组构造成一个大根堆,此时,整个数组的最大值就是堆结构的顶端

2.将顶端的数与末尾的数交换,此时,末尾的数为最大值,剩余待排序数组个数为n-1

3.将剩余的n-1个数再构造成大根堆,再将顶端数与n-1位置的数交换,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有序数组

2.1 构造堆

将无序数组构造成一个大根堆(升序用大根堆,降序就用小根堆)

假设存在以下数组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主要思路:第一次保证0~0位置大根堆结构(废话),第二次保证0~1位置大根堆结构,第三次保证0~2位置大根堆结构…直到保证0~n-1位置大根堆结构(每次新插入的数据都与其父结点进行比较,如果插入的数比父结点大,则与父结点交换,否则一直向上交换,直到小于等于父结点,或者来到了顶端)

插入6的时候,6大于他的父结点3,即arr(1)>arr(0),则交换;此时,保证了0~1位置是大根堆结构,如下图: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友情提示:待交换的数为蓝色,交换后的数为绿色)

 插入8的时候,8大于其父结点6,即arr(2)>arr(0),则交换;此时,保证了0~2位置是大根堆结构,如下图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插入5的时候,5大于其父结点3,则交换,交换之后,5又发现比8小,所以不交换;此时,保证了0~3位置大根堆结构,如下图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插入7的时候,7大于其父结点5,则交换,交换之后,7又发现比8小,所以不交换;此时整个数组已经是大根堆结构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2.2 固定最大值再构造堆

此时,我们已经得到一个大根堆,下面将顶端的数与最后一位数交换,然后将剩余的数再构造成一个大根堆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友情提示:黑色的为固定好的数字,不再参与排序) 

 此时最大数8已经来到末尾,则固定不动,后面只需要对顶端的数据进行操作即可,拿顶端的数与其左右孩子较大的数进行比较,如果顶端的数大于其左右孩子较大的数,则停止,如果顶端的数小于其左右孩子较大的数,则交换,然后继续与下面的孩子进行比较

下图中,5的左右孩子中,左孩子7比右孩子6大,则5与7进行比较,发现5<7,则交换;交换后,发现5已经大于他的左孩子,说明剩余的数已经构成大根堆,后面就是重复固定最大值,然后构造大根堆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如下图:顶端数7与末尾数3进行交换,固定好7,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剩余的数开始构造大根堆 ,然后顶端数与末尾数交换,固定最大值再构造大根堆,重复执行上面的操作,最终会得到有序数组

堆排序算法图解详细流程(堆排序过程图解)

 

三 总结

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堆排序都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对上面的流程总结下:

1、首先将无需数组构造成一个大根堆(新插入的数据与其父结点比较)

2、固定一个最大值,将剩余的数重新构造成一个大根堆,重复这样的过程

四 代码

代码中主要两个方法:

1、将待排序数组构造成一个大根堆(元素上升)

2、固定一个最大值,将剩余的数再构造成一个大根堆(元素下降)

    //堆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构造大根堆
        heapInsert(arr);
        int size = arr.length;
        while (size > 1) {
            //固定最大值
            swap(arr, 0, size - 1);
            size--;
            //构造大根堆
            heapify(arr, 0, size);

        }

    }

    //构造大根堆(通过新插入的数上升)
    public static void heapInsert(int[] arr)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当前插入的索引
            int currentIndex = i;
            //父结点索引
            int fatherIndex = (currentIndex - 1) / 2;
            //如果当前插入的值大于其父结点的值,则交换值,并且将索引指向父结点
            //然后继续和上面的父结点值比较,直到不大于父结点,则退出循环
            while (arr[currentIndex] > arr[fatherIndex]) {
                //交换当前结点与父结点的值
                swap(arr, currentIndex, fatherIndex);
                //将当前索引指向父索引
                currentIndex = fatherIndex;
                //重新计算当前索引的父索引
                fatherIndex = (currentIndex - 1) / 2;
            }
        }
    }
    //将剩余的数构造成大根堆(通过顶端的数下降)
    public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index, int size) {
        int left = 2 * index + 1;
        int right = 2 * index + 2;
        while (left < size) {
            int largestIndex;
            //判断孩子中较大的值的索引(要确保右孩子在size范围之内)
            if (arr[left] < arr[right] && right < size) {
                largestIndex = right;
            } else {
                largestIndex = left;
            }
            //比较父结点的值与孩子中较大的值,并确定最大值的索引
            if (arr[index] > arr[largestIndex]) {
                largestIndex = index;
            }
            //如果父结点索引是最大值的索引,那已经是大根堆了,则退出循环
            if (index == largestIndex) {
                break;
            }
            //父结点不是最大值,与孩子中较大的值交换
            swap(arr, largestIndex, index);
            //将索引指向孩子中较大的值的索引
            index = largestIndex;
            //重新计算交换之后的孩子的索引
            left = 2 * index + 1;
            right = 2 * index + 2;
        }

    }
    //交换数组中两个元素的值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友情提示:手机观看,可以左右滑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25633.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制作QQ微信支付宝三合一收款码

    制作QQ微信支付宝三合一收款码

    2021年11月5日
    61
  • linux route输出分析,Traceroute原理分析[通俗易懂]

    linux route输出分析,Traceroute原理分析[通俗易懂]traceroute,现代Linux系统上的tracepath,还有Windows系统上的tracert,均是用于同一目的的网络调试工具。它们用于显示数据包在IP网络中经过的路由器的IP地址。原理这些程序是利用IP数据包的存活时间(TTL)值来实现其功能的。当一台计算机发送IP数据包时,会为数据包设置存活时间(TTL)值。每当数据包经过一个路由器,其存活时间值就会减1。当存活时间减到…

    2022年7月21日
    12
  • 等我干IT发财了,就和你离婚,IT圈子的都收藏转发了

    01 “等我干IT发财了,就和你离婚” 他淡淡地说 听完后,她心里暖暖的, 她想,没有比这更天长地久。 海枯石烂的承诺了。 (因为深知永远也不会发财) ——2017年度最佳微小说奖…

    2021年6月21日
    312
  • mysql的慢查询日志_docker查看日志最后100行

    mysql的慢查询日志_docker查看日志最后100行一.慢查询介绍MySQL的慢查询日志是MySQL提供的一种日志记录,它用来记录在MySQL中响应时间超过指定阀值的SQL语句,运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值的SQL,会被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默认情况下,MySQL数据库并不启动慢查询日志,需要手动开启。如果不是调优需要的话,一般不建议开启,因为开启慢查询日志会或多或少带来一定的性能影响。在SQLServer中我们利用S…

    2022年10月10日
    2
  • pycharm2021年激活码刚出【2021最新】

    (pycharm2021年激活码刚出)最近有小伙伴私信我,问我这边有没有免费的intellijIdea的激活码,然后我将全栈君台教程分享给他了。激活成功之后他一直表示感谢,哈哈~https://javaforall.net/100143.htmlIntelliJ2021最新激活注册码,破解教程可免费永久激活,亲测有效,上面是详细链接哦~MLZP…

    2022年3月21日
    66
  • 菜单权限表sql语句「建议收藏」

    菜单权限表sql语句「建议收藏」selectm.*     fromt_menum     wherem.state=’1′      and((menu_type=1andexists        (select1          fromv_user_menub          wherem.menu_id…

    2025年6月13日
    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