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net 18网络模型[通俗易懂]

Resnet 18网络模型[通俗易懂]1.残差网络:(Resnet)残差块:让我们聚焦于神经网络局部:如图左侧所示,假设我们的原始输入为x,而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为f(x)(作为上方激活函数的输入)。左图虚线框中的部分需要直接拟合出该映射f(x),而右图虚线框中的部分则需要拟合出残差映射f(x)−x。残差映射在现实中往往更容易优化。以本节开头提到的恒等映射作为我们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f(x),我们只需将右图虚线框内上方的加权运算(如仿射)的权重和偏置参数设成0,那么f(x)即为恒等映射。实际中,当理想映射f(x)极接近于恒等映..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1. 残差网络:(Resnet) 

残差块:
 

让我们聚焦于神经网络局部:如图左侧所示,假设我们的原始输入为x,而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为f(x)(作为上方激活函数的输入)。左图虚线框中的部分需要直接拟合出该映射f(x),而右图虚线框中的部分则需要拟合出残差映射f(x)−x。 残差映射在现实中往往更容易优化。 以本节开头提到的恒等映射作为我们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f(x),我们只需将右图虚线框内上方的加权运算(如仿射)的权重和偏置参数设成0,那么f(x)即为恒等映射。 实际中,当理想映射f(x)极接近于恒等映射时,残差映射也易于捕捉恒等映射的细微波动。右图是ResNet的基础架构–残差块(residual block)。 在残差块中,输入可通过跨层数据线路更快地向前传播

Resnet 18网络模型[通俗易懂]

 

ResNet沿用了VGG完整的3×3卷积层设计。 残差块里首先有2个有相同输出通道数的3×3卷积层。 每个卷积层后接一个批量规范化层和ReLU激活函数。 然后我们通过跨层数据通路,跳过这2个卷积运算,将输入直接加在最后的ReLU激活函数前。 这样的设计要求2个卷积层的输出与输入形状一样,从而使它们可以相加。 如果想改变通道数,就需要引入一个额外的1×1卷积层来将输入变换成需要的形状后再做相加运算。 残差块的实现如下

Resnet 18网络模型[通俗易懂]

 

Pytorch代码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class Residual(nn.Module):  #@sav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use_1x1conv=False, strides=1):
        super().__init__()
        self.conv1 = nn.Conv2d(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3, padding=1, stride=strides)
        self.conv2 = nn.Conv2d(num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3, padding=1)
        if use_1x1conv:
            self.conv3 = nn.Conv2d(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1, stride=strides)
        else:
            self.conv3 = None
        self.bn1 = nn.BatchNorm2d(num_channels)
        self.bn2 = nn.BatchNorm2d(num_channels)

    def forward(self, X):
        Y = F.relu(self.bn1(self.conv1(X)))
        Y = self.bn2(self.conv2(Y))
        if self.conv3:
            X = self.conv3(X)
        Y += X
        return F.relu(Y)

验证:1.输入和输出形状一致的情况

blk = Residual(3,3)
X = torch.rand(4, 3, 6, 6)
Y = blk(X)
Y.shape

结果:

torch.Size([4, 3, 6, 6])

验证:2.增加输出通道数的同时,减半输出的高和宽

blk = Residual(3,6, use_1x1conv=True, strides=2)
blk(X).shape

 

结果:

torch.Size([4, 6, 3, 3])

Resnet18:

18主要指的是带有权重的,包括卷积层和全连接层,不包括池化层和BN层。(BN层是有参数的)

Resnet 18网络模型[通俗易懂]

ResNet的前两层跟之前介绍的GoogLeNet中的一样: 在输出通道数为64、步幅为2的7×7卷积层后,接步幅为2的3×33×3的最大汇聚层。 不同之处在于ResNet每个卷积层后增加了批量规范化层。

 ResNet则使用4个由残差块组成的模块,每个模块使用若干个同样输出通道数的残差块。 第一个模块的通道数同输入通道数一致。 由于之前已经使用了步幅为2的最大汇聚层,所以无须减小高和宽。 之后的每个模块在第一个残差块里将上一个模块的通道数翻倍,并将高和宽减半。

(注意每个残差块的使用,第一次是通道数的变化,所以加入一层卷积层,第二次通道数不变化,所以不要用到卷积层,直接将输入加到输出)

接着在ResNet加入所有残差块,这里每个模块使用2个残差块

 Resnet 18网络模型[通俗易懂]

 Pytorch代码实现:

b1 = nn.Sequential(nn.Conv2d(1, 64, kernel_size=7, stride=2, padding=3),
                   nn.BatchNorm2d(64), nn.ReLU(),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

def resnet_block(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num_residuals,
                 first_block=False):
    blk = []
    for i in range(num_residuals):
        if i == 0 and not first_block:
            blk.append(Residual(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use_1x1conv=True, strides=2))
        else:
            blk.append(Residual(num_channels, num_channels))
    return blk


b2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64, 64, 2, first_block=True))
b3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64, 128, 2))
b4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128, 256, 2))
b5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256, 512, 2))

net = nn.Sequential(b1, b2, b3, b4, b5,
                    nn.AdaptiveAvgPool2d((1,1)),
                    nn.Flatten(), nn.Linear(512, 10))

验证代码:

X = torch.rand(size=(1, 1, 224, 224))
for layer in net:
    X = layer(X)
    print(layer.__class__.__name__,'output shape:\t', X.shape)

结果:

Sequential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64, 56, 56])
Sequential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64, 56, 56])
Sequential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28, 28, 28])
Sequential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256, 14, 14])
Sequential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512, 7, 7])
AdaptiveAvgPool2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512, 1, 1])
Flatten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512])
Linear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41461.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图片变透明之opacity属性

    图片变透明之opacity属性CSS3图像透明度开发工具与关键技术:DW-opacity属性作者:徐晶旗撰写时间:2019年1月18日利用opacity属性来改变图片的透明度,opacity属性能够设置的值从0.0到1.0。值越小,图片越透明。下面这几张图片是执行代码得出的效果,第一张图片没有给它设置opacity值,所以它呈现的是原图,没有透明的效果,后面几张图设置的opacity值越来越小,可…

    2022年5月26日
    26
  • Java 实现ip代理池请求-爬虫防封、文章阅读刷量

    Java 实现ip代理池请求-爬虫防封、文章阅读刷量实现过程主要分两步:第一步,需要到ip代理平台,注册开通获取代理ip的api接口第二步,请求api接口,获得代理ip列表,实现ip代理请求指定网址。pom需要依赖<!–hutool–> <dependency> <groupId>cn.hutool</groupId> <artifactId>hutool-all</artifactId> <version>5.3.6&lt..

    2022年5月28日
    46
  • 为什么领导不喜欢提拔老实人?退休的领导说出了实话

    为什么领导不喜欢提拔老实人?退休的领导说出了实话

    2022年2月14日
    50
  • 关于Asp与Asp.NET共享Cookie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于Asp与Asp.NET共享Cookie需要注意的地方

    2021年7月25日
    56
  • java 字符串转集合_字符串转化为 List 集合

    java 字符串转集合_字符串转化为 List 集合解决方案Java.lang包中的String.split()方法可对现有的字符串进行切割,并返回一个字符串数组Strings=”张三123,李四456,王五789″;String[]str=s.split(“,”);对str的遍历所以我们可以用Arrays.asList()方法,将数组转化为List集合Listlist=Arrays.asList(s.sp…

    2022年5月14日
    60
  • BP神经网络算法基本原理_卷积神经网络推导过程

    BP神经网络算法基本原理_卷积神经网络推导过程原文写于2018年5月。修改于2019年11月17。最近在学习《DeepLearning》这本书,书中在前馈神经网络、全连接神经网络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等内容中,都有提到反向传播算法,这一算法可以说是神经网络中求解参数比较核心的部分了。为了更好地理解神经网络工作的原理,认识反向传播在神经网络中的运算机制,在综合《DeepLearning》书中的有关部分并且学习了b站讲解神经网络的相关视频及一…

    2022年9月12日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