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之联合索引

数据库之联合索引联合索引使用结论:  1):查询条件中出现联合索引第一列,或者全部,则能利用联合索引.  2):条件列中只要条件相连在一起,以本文例子来说就是:  last_name=’1′andfirst_name=’1′  与  first_name=’1′andlast_name=’1′  ,无论前后,都会利用上联合索引.  3):查询条件中没有出现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联合索引使用结论:

   1):查询条件中出现联合索引第一列,或者全部,则能利用联合索引.

   2):条件列中只要条件相连在一起,以本文例子来说就是:

   last_name=’1′ and first_name=’1′

   与

   first_name=’1′ and last_name=’1′

   ,无论前后,都会利用上联合索引.

   3):查询条件中没有出现联合索引的第一列,而出现联合索引的第二列,或者第三列,都不会利用联合索引查询.

 

单一列索引的应用结论:

   1):只要条件列中出现索引列,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能利用索引查询.

 

两者的共同点:

   1):要想利用索引,都要符合SARG标准.

   2) :都是为了提高查询速度.

   3):都需要额外的系统开销,磁盘空间.

   补充说明: stmtText信息来产生,在查询语句前面加上:SET STATISTICS PROFILE on.可以通过运行它,来观察你的查询是否合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化.

 

本文主旨:讨论什么情况下能利用上索引.

   索引:创建索引可以根据查询业务的不同分为两种:单一列的索引,联合索引. 顾名思义,单一列索引就是指在表的某一列上创建索引,联合索引是在多个列上联合创建索引.

   优缺点比较:

   1):索引所占用空间:单一列索引相对要小.

   2):索引创建时间:单一列索引相对短.

   3):索引对insert,update,delete的影响程序:单一列索引要相对低.

   4):在多条件查询时,联合索引效率要高.

   索引的使用范围:单一列索引可以出现在where 条件中的任何位置,而联合索引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本文所用测试软件环境如下:SQL05   

DEMO:创建一个人员表,包含人员ID,姓名.在人员ID上创建一个聚集索引,在first_name和last_name上创建一个联合

索引.

create table person (id int, last_name varchar(30), first_name varchar(30))

create unique clustered index person_id on person (id)

create index person_name on person (last_name, first_name)

在上例中,id上创建了聚集索引,下面的查询都会用了聚集索引.

   where id=1

   where id>1

   where id<1

   where id between 1 and n

   where id like ’1%’

   where id in(1,2,3…)

说明: id 列出现在条件中的位置并不一定要求第一列,不受位置影响.

   不过下面的查询方式则不会用上聚集索引.

    where person_id +1=n

   where person_id like ‘%5′

    where person_id like ‘%5%’

   where person_id abs(15)

 联合索引列比起单一列索引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于多条件的查询它比起单一列索引更加精确.拿上面的人员表来说吧,如果

要查询一个人的全名,只知道first_name是很难马上找到这个人的全名的,如果知道first_name和last_name则会非常容易找到.

 

下面根据不同的条件与输出列顺序说明索引的应用.

第一种情况:–条件和输出列和索引列顺序相同

select last_name,fir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last_name=’1′ and first_name=’1′

stmtText

Index Seek(OBJECT:([bdg_web_vaction].[dbo].[person].[person_name]),

SEEK:([bdg_web_vaction].[dbo].[person].[last_name]=[@1]

AND [bdg_web_vaction].[dbo].[person].[first_name]=[@2]) ORDERED FORWARD)

   结果:利用person_name联合索引查找

 

第二种情况:–条件列与索引列顺序不同,但输出列相同

select last_name,fir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first_name=’1′ and last_name=’1′

stmtText

Index Seek(OBJECT:([bdg_web_vaction].[dbo].[person].[person_name]),

SEEK:([bdg_web_vaction].[dbo].[person].[last_name]=[@2] AND [bdg_web_vaction].

[dbo].[person].[first_name]=[@1]) ORDERED FORWARD)

   结果:利用person_name联合索引查找

 

第三种情况:–条件列与输出列与索引列的顺序都不相同

select first_name,la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first_name=’1′ and last_name=’1′

Index Seek(OBJECT:([bdg_web_vaction].[dbo].[person].[person_name]),

SEEK:([bdg_web_vaction].[dbo].[person].

 [last_name]=[@2] AND [bdg_web_vaction].[dbo].[person].[first_name]=[@1]) ORDERED FORWARD)

   结果:利用person_name联合索引查找

 

第四种情况:–条件列在first_name和last_name中间加入另外一个条件

SELECT id, first_name,la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first_name=’1′ AND id=1 and last_name=’1′

   Clustered Index Seek(OBJECT:([bdg_web_vaction].[dbo].[person].[person_id]),

SEEK:([bdg_web_vaction].[dbo].[person].[id]=CONVERT_IMPLICIT(int,[@2],0)),

WHERE:([bdg_web_vaction].[dbo].[person].[first_name]=[@1] AND [bdg_web_vaction].[dbo].[person].[las

   结果:不能利用person_name联合索引查找

 

第五种情况:–在输出列中分开first_name和last_name

SELECT first_name,id,la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first_name=’1′ and last_name=’1′

Index Seek(OBJECT:([bdg_web_vaction].[dbo].[person].[person_name]),

SEEK:([bdg_web_vaction].[dbo].[person].

[last_name]=[@2] AND [bdg_web_vaction].[dbo].[person].[first_name]=[@1])

ORDERED FORWARD)

   结果:利用person_name联合索引查找

 

第六种情况:条件列没有出现联合索引的第一列

SELECT first_name,id,la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first_name=’1′

SELECT first_name,la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first_name=’1′

SELECT last_name ,fir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first_name=’1′

Index Scan(OBJECT:([bdg_web_vaction].[dbo].[person].[person_name]),

   WHERE:([bdg_web_vaction].[dbo].[person].[first_name]=[@1]))

   结果:不能利用person_name联合索引.

 

第七种情况:–条件列出现联合索引的第一列

SELECT first_name,id,la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last_name=’1′

SELECT first_name,la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last_name=’1′

SELECT last_name ,first_name from person where last_name=’1′

Index Seek(OBJECT:([bdg_web_vaction].[dbo].[person].[person_name]),

SEEK:([bdg_web_vaction].[dbo].[person].[last_name]=[@1]) ORDERED FORWARD)

   结果:利用person_name联合索引查找

 

 

   联合索引使用总结:

   1):查询条件中出现联合索引第一列,或者全部,则能利用联合索引.

   2):条件列中只要条件相连在一起,以本文例子来说就是:

   last_name=’1′ and first_name=’1′

   与

   first_name=’1′ and last_name=’1′

   ,无论前后,都会利用上联合索引.

3):查询条件中没有出现联合索引的第一列,而出现联合索引的第二列,或者第三列,都不会利用联合索引查询.

   单一列索引的应用总结:

   1):只要条件列中出现索引列,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能利用索引查询.

   两者的共同点:

   1):要想利用索引,都要符合SARG标准.

   2) :都是为了提高查询速度.

   3):都需要额外的系统开销,磁盘空间.

   补充说明: stmtText信息来产生,在查询语句前面加上:SET STATISTICS PROFILE on.可以通过运行它,来观察你的查询是否合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化.

 

   总结:即使表上创建了索引,但如果查询语句写的不科学的话(不符合SARG标准),也于事无补,要根据表索引情况来优化查询语句,如没有合适的索引可用,则要创建相应索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43725.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瀑布式研发流程

    瀑布式研发流程

    2022年6月17日
    27
  • 【OpenCV入门教程之九】 非线性滤波专场:中值滤波、双边滤波[通俗易懂]

    正如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线性滤波可以实现很多种不同的图像变换。然而非线性滤波,如中值滤波器和双边滤波器,有时可以达到更好的实现效果。邻域算子的其他一些例子还有对二值图像进行操作的形态学算子,用于计算距离变换和寻找连通量的半全局算子。先上一张截图:一、理论与概念讲解——从现象到本质1.1非线性滤波概述之前的那篇文章里,我们所考虑的滤波器都是线性的,即两个信号之和的响应和他们各自响应之和相等。换句话说,每个像素的输出值是一些输入像素的加权和,线性滤波器易于构造,并且易于从频率响应角度来进行分

    2022年4月9日
    54
  • Pycharm中全局查找及替换关键字「建议收藏」

    Pycharm中全局查找及替换关键字「建议收藏」在Pycharm的不同文件中查找或替换某个词。

    2022年8月25日
    8
  • SAE J1939学习笔记(四)

    SAE J1939学习笔记(四)转自:http://blog.csdn.net/hugohut/article/details/24559579多包通信(网络传输层)1.pgn60416–ConnectionManagement2.pgn60160–DataTransfer3.举例Note:TheDataPack

    2022年6月6日
    52
  • openssl升级方法(升级怎么玩)

    1.Linux系统版本:[root@bogon~]#cat/etc/redhat-releaseCentOSLinuxrelease7.3.1611(Core)图1查看Linux系统版本2.查看Openssl安装的版本[root@bogon~]#opensslversionOpenSSL1.0.2k-fips26Jan2017图2查看openssl版本3.查看Openssl路径[root@bogon~]#which

    2022年4月13日
    88
  • PyTorch 实现 ResNet34 分类(数据cifar10)「建议收藏」

    PyTorch 实现 ResNet34 分类(数据cifar10)「建议收藏」    又到整理的时候了,这次参考torchvision里面的resnet34源代码,自己修改了一下,实现cifar10数据集的分类任务。    其实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源代码了,没必要再写,如果执意要说个理由的话,就当是自己的笔记了哈哈,方便以后使用可以快速查阅。没别的,菜鸟就应该多积累。ResNet34大体结构:图片:来自《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入门与实践》PyTorch…

    2022年9月25日
    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