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预备知识堆排序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首先简单了解下堆结构。堆堆是具有以下性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预备知识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首先简单了解下堆结构。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如下图: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同时,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该数组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堆结构,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ok,了解了这些定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骤:

堆排序基本思想及步骤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步骤一 构造初始堆。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a.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2.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4.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由于[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换。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6最大,交换4和6。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

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a.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b.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c.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8.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span role="heading" aria-level="2">图解排序算法(三)之堆排序

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a.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b.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c.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代码实现

package sortdemo;

import java.util.Arrays;

/**
 * Created by chengxiao on 2016/12/17.
 * 堆排序demo
 */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9,8,7,6,5,4,3,2,1};
        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1.构建大顶堆
        for(int i=arr.length/2-1;i>=0;i--){
            //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从下至上,从右至左调整结构
            adjustHeap(arr,i,arr.length);
        }
        //2.调整堆结构+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
        for(int j=arr.length-1;j>0;j--){
            swap(arr,0,j);//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
            adjustHeap(arr,0,j);//重新对堆进行调整
        }

    }

    /**
     * 调整大顶堆(仅是调整过程,建立在大顶堆已构建的基础上)
     * @param arr
     * @param i
     * @param length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int temp = arr[i];//先取出当前元素i
        for(int k=i*2+1;k<length;k=k*2+1){//从i结点的左子结点开始,也就是2i+1处开始
            if(k+1<length && arr[k]<arr[k+1]){//如果左子结点小于右子结点,k指向右子结点
                k++;
            }
            if(arr[k] >temp){//如果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将子节点值赋给父节点(不用进行交换)
                arr[i] = arr[k];
                i = k;
            }else{
                break;
            }
        }
        arr[i] = temp;//将temp值放到最终的位置
    }

    /**
     * 交换元素
     * @param arr
     * @param a
     * @param b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a ,int b){
        int temp=arr[a];
        arr[a] = arr[b];
        arr[b] = temp;
    }
}

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最后

  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整体主要由构建初始堆+交换堆顶元素和末尾元素并重建堆两部分组成。其中构建初始堆经推导复杂度为O(n),在交换并重建堆的过程中,需交换n-1次,而重建堆的过程中,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log2(n-1),log2(n-2)…1]逐步递减,近似为nlogn。所以堆排序时间复杂度一般认为就是O(nlogn)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54290.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带有机器人框架的.NET自己主动化測试

    带有机器人框架的.NET自己主动化測试

    2021年12月9日
    41
  • PKI

    PKI

    2021年7月27日
    61
  • 10.Vuex组件中的mapState、mapGetters、mapMutations、mapActions等辅助函数

    10.Vuex组件中的mapState、mapGetters、mapMutations、mapActions等辅助函数State1.state中的数据,组件中如何获取this.$store.state.xxx属性2.mapState辅助函数1.引入mapStateimport{mapState}from’vuex’2.在computed计算属性中使用exportdefault{computed:mapState(…

    2022年5月25日
    71
  • 双线性插值算法详解并用matlab实现「建议收藏」

    双线性插值算法详解并用matlab实现「建议收藏」参考:https://blog.csdn.net/huang1024rui/article/details/46545329数字图像处理双线性插值算法介绍双线性插值法又称为二次线性插值法。在传统的插值算法中,它的插值效果比nearest插值法要好的多,但是速度上也必然会慢很多,比bicubic(二次立方法)效果要差,但速度上要优于bicubic。它主要思想就是利用某像…

    2022年6月11日
    30
  • Django接口_小米电视spdif接口

    Django接口_小米电视spdif接口前言在RESTful规范中,有关版本的问题,用restful规范做开放接口的时候,用户请求API,系统返回数据。但是难免在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添加新的资源,或者修改现有资源。因此,改动升

    2022年7月30日
    7
  • 虚拟机与宿主机网络[通俗易懂]

    虚拟机与宿主机网络[通俗易懂]桥接、NAT和host-only三种网络连接方式的区别一、不同网络连接方式对网络网络影响简介:二、三种网络连接方式详细介绍:我本机宿主机使用win10系统,IP地址为:192.168.1.117。1、桥接方式桥接方式下,虚拟机和宿主机处于同一网段,真实存在于网络中,像是一台真实的主机。虚拟机和宿主机彼此互通,且网络中的其他主机也可以互通。就像是连接在hub中的主机一样。获取的IP地址网段为:192.168.1.X,实际获取的为192.168.1.220。优点:可以轻松实现上网,同网段中的主机

    2022年8月21日
    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