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原理和Traceroute原理

ping原理和Traceroute原理ping原理ping主要是用来探测主机和主机之间是否可以进行通信,如果不能ping到某台主机,表示不能与这台主机建立连接。ping使用的是ICMP协议,他发送ICMP回送请求消息给目的主机。ICMP协议规定:目的主机必须返回ICMP回送应答消息给源主机,如果源主机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应答,表明主机可达。ICMP协议是通过IP协议发送的,I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协议。ping是用来检测…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ping原理

ping主要是用来探测主机和主机之间是否可以进行通信,如果不能ping到某台主机,表示不能与这台主机建立连接。ping使用的是ICMP协议,他发送ICMP回送请求消息给目的主机。ICMP协议规定:目的主机必须返回ICMP回送应答消息给源主机,如果源主机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应答,表明主机可达。ICMP协议是通过IP协议发送的,I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协议。
ping是用来检测网络是否畅通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
在同一网段内:
在主机 A 上运行“Ping 192.168.0.5”后,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首先,Ping 命令会构建一个固定格式的 ICMP 请求数据包, 然后由 ICMP 协议将这个数据包连同地址“192.168.0.5”一起 交给IP 层协议,IP 层协议将以地址 “192.168.0.5”作为目的地址。本机 IP 地址作为源地址,加上一些其他的控制信息,构建一 个 IP 数据包,并想办法得到 192.168.0.5 的MAC 地址,以便交给数据链路层构建一个数据帧。关键就在这里IP层协议通过机器B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发现它跟自己属同一网络,就直接在本网络内查找这台机器的 MAC,如果以前两机有过通信,在 A 机的 ARP 缓存表应该 有 B 机 IP 与其 MAC 的映射关系,如果没有,就发一个 ARP 请求广播,得到 B 机的 MAC, 一并交给数据链路层。后者构建一个数据帧,目的地址是 IP 层传过来的物理地址,源地址则是本机的MAC地址,还要附加上一些控制信息,依据以太网的介质访问规则,将它们传送 出去。 主机 B 收到这个数据帧后,先检查它的目的地址,并和本机的MAC地址对比,如符合, 则接收;否则丢弃。接收后检查该数据帧,将 IP 数据包从帧中提取出来,交给本机的 IP 层 协议。同样,IP 层检查后,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后交给 ICMP 协议,后者处理后,马上构建 一个 ICMP 应答包,发送给主机 A,其过程和主机 A 发送 ICMP 请求包到主机 B 一模一样。
在不同网段内:
在主机 A 上运行“Ping 192.168.1.4”后,开始跟上面一样,到了怎样得到 MAC 地址时,IP 协议通过计算发现 D 机与自己不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将交由路由处理,也就是将路由的 MAC 取过来,至于怎样得到路由的 MAC,跟上面一样,先在 ARP 缓存表找,找不到就广播吧。路由得到这个数据帧后,再跟主机 D 进行联系,如果找不到,就向主机 A 返回一个 超时的信息。

Traceroute原理

Traceroute是用来侦测由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由的情况的重要工具,也是最简洁的工具,尽管ping可以进行侦测,但是ping受到IP头的限制(IP首部字段最多只能放9个IP地址),ping不能完全记录所经过的路由器,所以才会引入Traceroute。
Traceroute原理:其实Traceroute的原理很简单,他收到目的主机IP后,首先给目的主机发送一个TTL=1(TTL指生存时间)的udp数据包,而经过的第一个路由器收到这个数据包之后,自动把TTL减去1,而TTL变为0之后,路由器就将这个数据包抛弃了,并同时产生一个主机不可达的ICMP超时数据报给主机。主机收到这个ICMP数据报以后,会发送一个TTL=2的数据报给目的主机,然后刺激第二个路由器给主机发送ICMP数据报,如此反复,直到到达目的主机。这样Traceroute就可以拿到所有路由器的IP,从而避开IP头只能记录有限路由的IP地址。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UDP到没到达目的主机呢?这就涉及一个技巧的问题,TCP和UDP协议有一个端口号定义,而普通的网络程序只监控少数的几个号码较小的端口,比如说80,比如说23,等等。而traceroute发送的是端口>30000(真变态)的UDP报,所以到达目的主机的时候,目的主机只能发送一个端口不可达的ICMP数据报给主机。主机接到这个报告以后就知道目的主机到了。

参考:
(1)https://blog.csdn.net/zhuying_linux/article/details/6770730
(2)https://blog.csdn.net/inject2006/article/details/2139149
(3)《TCP/IP详解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62518.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电脑爱好者GHOSTWIN7纯净版V3.0

    电脑爱好者GHOSTWIN7纯净版V3.0系统特色:1系统使用系统总裁论坛最新封装工具和IT天空论坛最新驱动包制作而成2主题已破解,可使用第三方主题3我的文档收藏夹虚拟内存智能转移非系统分区4集成DirectX最新版本运行库,VB、VC++2005SP1、2008、2010、2012等运行库文件。…

    2022年5月2日
    65
  • 室内定位指纹算法_指纹识别算法

    室内定位指纹算法_指纹识别算法一、概述最近在做一个基于蓝牙的室内定位的项目,做了一个三角定位算法,由于室内的环境比较复杂,信号反射折射比较多,很多时候信号的大小(RSSI)跟距离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可能远的地方信号反而更强,三角质心定位算法就有点不合适了,因此想试用指纹定位算法,看一下指纹定位算法的效果。在此总结一下指纹定位算法。 二、指纹定位算法介绍指纹定位算法是基于室内环境复杂,信号反射折射所形成的在不同

    2025年8月24日
    1
  • DCache 分布式存储系统|List 缓存模块的创建与使用[通俗易懂]

    DCache 分布式存储系统|List 缓存模块的创建与使用[通俗易懂]作者|Eaton导语|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我们介绍了DCache及其KV和K-K-Row缓存模块的使用,本文将继续介绍如何使用DCache中的列表类型缓存模块——List缓存模块。系列文章DCache分布式存储系统|安装部署与应用创建DCache分布式存储系统|Key-Value缓存模块的创建与使用DCache分布式存储系统|K-K-Row缓存模块的创建与使用DCache分布式存储系统|List缓存模块的创建与使用目录List模块简介创建.

    2022年8月30日
    2
  • Visifire图表

    Visifire图表引用DLL:WPFToolkitWPFVisifire.Charts.dllWPFVisifire.Gauges.dll1、柱状图代码:publicvoidBindChart1(){System.Threading.Tasks.Task.Factory.StartNew(()=>{try…

    2022年7月21日
    14
  • 三十岁以上的男人才会用到的网站,不浮夸这是真的

    三十岁以上的男人才会用到的网站,不浮夸这是真的三十岁以上的男人其实已经经历过很多多岁月了,无论是工作、社交、还是家庭都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未必所有三十岁的男人都用到过下面这些网站。PPT素材类优品PPT我们可以免费PPT模板下载网站!企帮

    2022年7月3日
    31
  • 如何将InputStream转换为String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2022年4月17日
    18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