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9)增强型赋值与使用普通赋值的区别[通俗易懂]

python基础(9)增强型赋值与使用普通赋值的区别[通俗易懂]前言增强型赋值语句是经常被使用到的,因为从各种学习渠道中,我们能够得知i+=1的效率往往要比i=i+1更高一些(这里以+=为例,实际上增强型赋值语句不仅限于此)。所以我们会乐此不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使用 1年只要46元 售后保障 童叟无欺

前言

增强型赋值语句是经常被使用到的,因为从各种学习渠道中,我们能够得知i += 1的效率往往要比 i = i + 1 更高一些(这里以 += 为例,实际上增强型赋值语句不仅限于此)。所以我们会乐此不疲的在任何能够替换普通赋值语句的地方使用增量型赋值语句,以此来优化代码。那么我们是否有想过,在什么情况下 i += 1 其实并不等效于 i = i + 1 !!
 

增强型赋值语句:

>>> a = [1, 2, 3]
>>> b = a
>>> b += [4, 5, 6]
>>> a
[1, 2, 3, 4, 5, 6]
>>> b
[1, 2, 3, 4, 5, 6]
>>> id(a)
140268862690880
>>> id(b)
140268862690880
>>> 

代码解析:先定义了个列表a,然后创建对象b,b的地址指向a,所以a和b共用一片内存地址,b += [4, 5, 6]因为list是可变对象,所以b仍然在原来的内存地址上,只是改变了b的value,又因为a和b是指向同一地址的,所以a和b的值相等
 

普通赋值语句:

>>> a = [1, 2, 3]
>>> b = a
>>> b = b + [4, 5, 6]
>>> a
[1, 2, 3]
>>> b
[1, 2, 3, 4, 5, 6]
>>> id(a)
140268888586672
>>> id(b)
140268866910800
>>> 

代码解析:先定义了个列表a,然后创建对象b,b的地址指向a,目前a和b共用一片内存地址,关键点:b = b + [4, 5, 6],是在原来b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列表,并且将新的值赋值给了左边的b,原先b的内存地址是指向a的,但是现在又重新赋值了,所以b重新开辟了一片新的内存地址,此时a和b的id和value均不同
 
python基础(9)增强型赋值与使用普通赋值的区别[通俗易懂]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坑,警惕我们在使用增量赋值运算符来操作可变对象(如:列表)时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结果。
 

增值运算符和普通运算符对于不可变对象作用一致

上面我们说的都是针对可变对象,但是针对不可变对象比如元组,他们都会产生新的内存地址

>>> a = (1, 2, 3)
>>> id(a)
140393063791584
>>> a += (4, )
>>> a
(1, 2, 3, 4)
>>> id(a)
140393063931056
>>> b = (1, 2, 3)
>>> id(b)
140393064025216
>>> b = b + (4, )
>>> b
(1, 2, 3, 4)
>>> id(b)
140393063930864
>>> 

 

总结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Python 共享引用」的概念:在 Python 中,允许若干个不同的变量引用指向同一个内存对象。同时在前文中也提到,增强赋值语句比普通赋值语句的效率更高,这是因为在 Python 源码中, 增强赋值比普通赋值多实现了“写回”的功能,也就是说增强赋值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例如:操作数是一个可变类型对象)会以追加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而普通赋值则会以新建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一特点导致了增强赋值语句中的变量对象始终只有一个,Python 解析器解析该语句时不会额外创建出新的内存对象。所以例一中变量 a、b 的引用在最后依旧指向了同一个内存对象;相反,对于普通赋值运算语句,Python 解析器无法分辨语句中的两个同名变量(例如:b = b + 1)是否应该为同一内存对象,所以干脆再创建出一个新的内存对象用来存放最后的运算结果,所以例二中的 a、b 从原来指向同一内存对象,到最后分别指向了两个不同的内存对象。
 
提示:尽量不要使用增量赋值运算符来处理任何可变类型对象,除非你对上述问题有了足够的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65486.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2022年想做后端开发学Java还是C++更有前景?

    2022年想做后端开发学Java还是C++更有前景?不知道大家在大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做后端开发学Java还是C++呢?可能大家和我一样,都有过这种二选一的疑惑,如果我毕业后想从事Java后端开发,那么应该按照怎么样的路线学习呢?网上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但是大部分只是对知识点和模块的简单罗列,只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些东西要学,我从校招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个话题,介绍一下我从学习C++转向学习Java的学习历程,主要讨论Java的学习路线和找工作相关的情况,谈谈我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学Java进入阿里和美团的。当初选择语言的纠结我大一大二的

    2022年7月17日
    47
  • 解决Oracle锁表[通俗易懂]

    解决Oracle锁表[通俗易懂]1、执行以下语句可查询被锁的表selectb.owner,b.object_name,a.session_id,a.locked_modefromv$locked_objecta,dba_objectsbwhereb.object_id=a.object_id;2、执行以下语句可查询被锁的session和serialselectb.username,b.sid,b.serial#,logon_timefromv$locked_objecta,v$session.

    2022年9月26日
    5
  • python count()函数

    python count()函数Python元组count()方法用于统计某个元素在元祖,列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可选参数为在字符串搜索的开始与结束位置。参数sub–搜索的子字符串start–字符串开始搜索

    2022年7月5日
    20
  • Java和C++的区别

    Java和C++的区别Java和C++的区别:1.Java是解释型语言,所谓的解释型语言,就是源码会先经过一次编译,成为中间码,中间码再被解释器解释成机器码。对于Java而言,中间码就是字节码(.class),而解释器在JVM中内置了。2.C++是编译型语言,所谓编译型语言,就是源码一次编译,直接在编译的过程中链接了,形成了机器码。3.C++比Java执行速度快,但是Java可以利用JVM跨平台。4….

    2022年7月7日
    27
  • 因果图方法_因果图法符号

    因果图方法_因果图法符号因果图方法  一.方法简介  1.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2022年8月14日
    2
  • phpStudy本地环境测试,打开网页很慢的解决办法!

    phpStudy本地环境测试,打开网页很慢的解决办法!

    2021年10月16日
    4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