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使用策略模式优化代码的经历[通俗易懂]

记一次使用策略模式优化代码的经历[通俗易懂]一、背景之前接手了一个springboot项目。在我负责的模块中,有一块用户注册的功能,但是比较特别的是这个注册并不是重新注册,而是从以前的旧系统的数据库中同步旧数据到新系统的数据库中。由于这些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使用 1年只要46元 售后保障 童叟无欺

一、背景

之前接手了一个 springboot 项目。在我负责的模块中,有一块用户注册的功能,但是比较特别的是这个注册并不是重新注册,而是从以前的旧系统的数据库中同步旧数据到新系统的数据库中。由于这些用户角色来自于不同的系统,所以我需要在注册的时候先判断类型(这个类型由一个专门的枚举类提供),再去调用已经写好的同步方法同步数据。

伪代码大概是这样的:

public void register(String type, String userId, String projectId, String declareId){
    // 判断用户类型
    if (UserSynchronizeTyeEnum.A.type.equals(type)) {
        // 同步A类型的数据
    } else if (UserSynchronizeTyeEnum.A.type.equals(type)) {
        // 同步B类型的数据
    } els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不存在的用户类型");
    }
    ... ...
}

由于用户的类型比较多,所以当我接手的时候已经有8个 if-esle 了,由于这个项目会逐步的跟其他平台对接,要同步的用户类型会越来越多,而且也不能排除什么时候不新增,反而要取消一部分类型的同步情况。

就这个情况来说,一方面每一次新增类型都会让 if-else 串越来越长,取消一些类型的同步还要直接删除 if-else 里的对应代码;另一方面,这个业务的需求相对稳定,同步方法会不一样,但是一定会根据类型来判断。出于以上考虑,我决定趁现在牵扯范围不大的时候重构一下。

二、思路

1.抽取策略接口和策略类

首先,由于每种用户类型的同步方法是由各模块自己提供的,其实已经抽出了策略,只是没有实现一个统一的策略接口。

但是我在这一步遇上了问题:

  • 各模块的同步方法的名称不全部一样;
  • 由于年代久远,旧代码是不允许改的。

代码不让改,就没法通过为旧实现类新增接口实现多态,方法名不一样,那么反射这条路子也走不通。我想到了装饰器,为每个实现类新增一个装饰器类,注册的时候通过装饰器去调用同步方法,但是这样缺点很明显,会引入一个装饰器接口+n多个装饰器类,为了优化这一个方法,反而要引入十几个类,实在是脱裤子放屁。

但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相同点:

  • 虽然参数名不一样,但是每个同步方法都需要的参数数量和类型都是一样的;
  • 他们都返回一个布尔值

这让我想起了 JDK8 的函数式接口,将策略接口改造为函数式接口,由于同步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都是一样的,就可以直接以 Lambda 表达式的形式将各个模块的同步方法放进去,这样就不需要改动模块的代码了。

新增的接口如下: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IUserSynchronizeSerivice {

    /**
     * 同步方法
     */
    public boolean sync(String userId, String projectId, String declareId);

}

2.策略池的实现

接着,为了实现原本 if-else 的逻辑,我需要一个策略池,能够建立起一个用户类型跟对应的同步策略的映射关系,一开始,我打算直接写在 register()方法所在的类中加入以下代码:

@Autowired
private AUserService aUserService;
@Autowired
private BUserService bUserService;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tring, UserSynchronizeTyeEnum.IUserSynchronizeService> synchronizeServiceStrategy = new HashMap<>();
@PostConstruct
private void strategyInit(){
    // spring容器启动后将策略装入策略池
    synchronizeServiceStrategy.put(UserSynchronizeTyeEnum.A.type, aUserService::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eServiceStrategy.put(UserSynchronizeTyeEnum.B.type, bUserService::sync);
}

但是这样在添加新的用户类型时,需要先去枚举类添加新枚举,然后再回到register()所在的类为策略池添加策略,这个两个逻辑上相连的过程被分散到了两个地方,而且仍然要修改register()所在类的代码。所以决定不用上述的代码,而是去对枚举类下手。

原本的枚举类是这样的:

/**
 * 老系统用户注册,用户类型与同步方法的枚举类
 */
public enum UserSynchronizeTyeEnum {
    /**
     * 类型A的用户
     */
    A("a"),
    
    /**
     * 类型B的用户
     */
    B("b");

    /**
     * 用户类型
     */
    private final String type;

    UserSynchronizeTyeEnum(String type) {
        this.type = type;
    }

    public String getType() {
        return type;
    }
}

为了保证逻辑能够集中,我决定将添加策略这一过程一起放到到枚举类里,在添加枚举的时候就把策略一起放进去:

注:下文的 SpringUtils 实现了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接口,是一个用于从 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获取对象的工具类。

/**
 * 老系统用户注册,用户类型与同步方法的枚举类
 * 添加新类型时,需要将模块对应的同步方法一并放入
 */
public enum UserSynchronizeTyeEnum {

    /**
     * 类型A的用户
     */
    A("a", (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return SpringUtils.getBean(AUserService.class).synchronization(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 类型B的用户
     */
    B("b", (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return SpringUtils.getBean(BUserService.class).sync(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 用户类型
     */
    private final String type;

    /**
     * 同步方法
     */
    private final IUserSynchronizeService synchronizeService;

    UserSynchronizeTyeEnum(String type, IUserSynchronizeService synchronizeService) {
        this.type = type;
        this.synchronizeService = synchronizeService;
    }
}

由于由于枚举类已经相当于之前策略池的 Map 集合了,所以我们直接在里面添加一个 getSynchronizeService()方法,用于直接获取同步方法:

/**
 * 根据枚举值获取对应同步方法
 */
public Optional<IUserSynchronizeService> getSynchronizeService(String type) {
    for (UserSynchronizeTyeEnum tyeEnum : UserSynchronizeTyeEnum.values()) {
        if (tyeEnum.type.equals(type)) {
            return Optional.of(tyeEnum.synchronizeService);
        }
    }
    return Optional.empty();
}

到目前为止,策略池已经基本完成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现在为策略接口添加实现的地方也变成了枚举类中,策略接口 IUserSynchronizeService 一般也不会被用在其他地方,因此不妨把策略接口也一并引入枚举类中,让他成为一个枚举类的内部接口

现在,枚举类是这样的:

策略模式的枚举类

枚举类堆外只暴露根据类型获取方法的IUserSynchronizeService() 方法,以及 A 和 B 两个枚举。

完整的 UserSynchronizeTyeEnum枚举类代码如下:

/**
 * 老系统用户注册,用户类型与同步方法的枚举类
 * 添加新类型时,需要将模块对应的同步方法一并放入。待用户注册时,会遍历枚举对象并根据类型获取对应的同步方法执行。
 */
public enum UserSynchronizeTyeEnum {

    /**
     * 类型A的用户
     */
    A("a", (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return SpringUtils.getBean(AUserService.class).synchronization(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 类型B的用户
     */
    B("b", (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return SpringUtils.getBean(BUserService.class).sync(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 用户类型
     */
    public String type;

    /**
     * 同步方法
     */
    public IUserSynchronizeService synchronizeService;

    UserSynchronizeTyeEnum(String type, IUserSynchronizeService synchronizeService) {
        this.type = type;
        this.synchronizeService = synchronizeService;
    }

    /**
     * 根据枚举值获取对应同步方法
     */
    public static Optional<IUserSynchronizeService> getSynchronizeService(String type) {
        for (UserSynchronizeTyeEnum tyeEnum : UserSynchronizeTyeEnum.values()) {
            if (tyeEnum.type.equals(type)) {
                return Optional.of(tyeEnum.synchronizeService);
            }
        }
        return Optional.empty();
    }

    /**
     * 同步方法需要符合函数式接口
     */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IUserSynchronizeService {
        boolean sync(List<Map<String, Object>> dateList, String userId, String projectId, String declareId);
    }
}

三、使用

现在,改造完毕,可以开始使用了,对于原先的 register()方法,现在改为:

public void register(String type, String userId, String projectId, String declareId){
    // 获取同步方法,没有就抛异常
    UserSynchronizeTyeEnum.IUserSynchronizeService synchronizeService = UserSynchronizeTyeEnum.getSynchronizeService(type)
        .orElseThrow(() -> new RuntimeException("类型不存在"));
    // 同步用户数据
    synchronizeService.sync(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当我们需要再添加一个 C 类用户的同步注册的时候,只需要前往枚举类添加:

/**
 * 类型C的用户
 */
C("c", (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
    return SpringUtils.getBean(CUserService.class).sync(userId, projectId, declareId);
});

即可,register()方法就不需要再做修改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7078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GG修改器怎么激活成功教程游戏保护_gg修改器游戏保护修改不了怎么办

    GG修改器怎么激活成功教程游戏保护_gg修改器游戏保护修改不了怎么办今天阿森给大家发一个GG修改器的教程,很多朋友遇到一些脚本程序不知道怎么样使用!今天就给大家发一个详细的!GG修改器使用脚本超详细图文教程讲解一,框架是什么我们使用gg修改器的话,就需要用到root,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root,所以这个时候框架就出现了,框架的话相当于给了gg修改器一个root权限二,脚本是什么脚本简单地说就是一条条的文字命令,这些文字命令是可以看到的(如可以用记事…

    2022年9月5日
    2
  • 12个Python程序员面试必备的问题与答案「建议收藏」

    本文列举了12个Python程序员面试必备的问题与答案,便于大家学习。例如:什么是pickling和unpickling、什么是Python的命名空间、*args,**kwargs?参数是什么、负索引是什么,等等。

    2022年1月18日
    139
  •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什么?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什么?异步传输模式(ATM)也称为信元中继(在固定大小的信元中传输数据),通过光纤或双绞线电缆(高速交换)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第2层)运行基于ITU-T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B-ISDN)标准的网络技术,该标准是电信业开发的自动取款机可以同时传输各种流量:语音、视频和数据,速度高达每秒155兆比特。它将语音和视频数据转换成数据包,并通过相同的介质传输大数据包数据。自动取款机和TCP。由于两个端点之间使用固定通道路由协议路由,所以/IP是不同的。实时低延迟应用程序,如VoIP和视频,在ATM网络上..

    2022年9月21日
    0
  • jwt单点登录流程设计

    jwt单点登录流程设计如不了解jwt,请戳:程序猿DD,什么是jwt下面我给出一个jwt实现单点登录的流程: 

    2022年5月21日
    37
  • FCN语义分割_卷积神经网络可用于分割吗

    FCN语义分割_卷积神经网络可用于分割吗1.FCN概述图像的语义分割则不仅是区分每个像素的前后景,更需要将其所属类别预测出来,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CNN做图像分类甚至做目标检测的效果已经被证明并广泛应用,图像语义分割本质上也可以认为是稠密的目标识别(需要预测每个像素点的类别)。传统的基于CNN的语义分割方法是:将像素周围一个小区域(如25*25)作为CNN输入,做训练和预测。这样做有3个问题: -像素区域的大小如何确定 -存储及计算…

    2022年8月21日
    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