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开发笔记37: 485总线的收发切换时间_STM32库开发实战指南:基于STM32F4

STM32开发笔记37: 485总线的收发切换时间_STM32库开发实战指南:基于STM32F4架构图带位操作原理以往我们在使用暂存器时,都是在操作该暂存器32bits(4bytes)的储存地址,要对其中单一bit进行操作,可以仰赖bitoperation来完成。而bit-banding(位带操作)的目的就是实现直接操作单一比特位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首先我们有必要理解STM32的特殊存储区段位带区与位带别名区。下图中的红色方框代表位带区的范围,可以看到SRAM中位带区佔有1MB,外设区段部分,1MB的储存范围刚好涵盖了AHB,APB1,APB2,可以说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外设,例如GPIO,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稳定放心使用

架构图

STM32开发笔记37: 485总线的收发切换时间_STM32库开发实战指南:基于STM32F4

带位操作原理

以往我们在使用暂存器时,都是在操作该暂存器32bits(4bytes)的储存地址,要对其中单一bit进行操作,可以仰赖bit operation来完成。而bit-banding(位带操作)的目的就是实现直接操作单一比特位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首先我们有必要理解STM32的特殊存储区段位带区位带别名区

下图中的红色方框代表位带区的范围,可以看到SRAM中位带区佔有1MB,外设区段部分,1MB的储存范围刚好涵盖了AHB, APB1, APB2,可以说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外设,例如GPIO, UART, SPI等等都在位带区当中

外设的位带区地址范围: 0x40000000~0x400F0000
SRAM的位带区地址范围: 0x20000000~0x200FFFFF

STM32开发笔记37: 485总线的收发切换时间_STM32库开发实战指南:基于STM32F4

位带区不仅可以用来储存暂存器数据外还有一个膨胀32倍位带别名区,这个位带别名区就是操作单一比特位的关键。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位带别名区是位带区的32倍

如图所示,每个比特位都可以用一个完整的32bits地址来代替,有就是说一个32bits的暂存器在位带别名区会被扩展成32*32=1024bits,因此位带别名区的储存空间为1MB的位带区空间乘上32等于32MB。由此可知,我们可以直接操作位带别名区地址来达到操作位带区单一比特位的目的

STM32开发笔记37: 485总线的收发切换时间_STM32库开发实战指南:基于STM32F4

需要注意膨胀过后的位带别名区只有LSB(最低位)比特位有效

地址转换

不过要操作位带别名区之前须要先知道位带区与位带别名区之间的关係,幸好地址之间的转换是有迹可循的:

  • 外设地址转换公式: 0x42000000 + (A-0x40000000)*32+n*4
  • SRAM地址转换公式: 0x22000000 + (A-0x20000000)*32+n*4

上述公式可以拆解成: 位带别名区地址 = 位带别名区首地址 + (目标位带区地址 – 位带区首地址)*32 + 第n个比特位*4

该转换公式简单来说就是地址膨胀后的位置运算,各个位带别名区的起始位置为:

  • 外设位带别名区首地址: 0x42000000
  • SRAM位带别名区首地址: 0x22000000

为了在运算当中不用在程式中编写两个不同的运算式,我们试着将两个公式用一条语句来完成:

(bit_band_addr & 0xf0000000) + 0x02000000 + ((bit_band_addr & 0x000fffff << 5) + n << 2)

程式案例

位带操作的实作非常简单,主要就下列4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址转换以及转换成指标类型

  1. 寻找指定位带区地址
  2. 转换成位带别名地址
  3. 转换成指标类型
  4. 进行赋值

因为我们计算出来的”地址”充其量也就只是一个整数值而已,必须经过类型转换告诉编译器它是一”地址”,引此我们使用macro来处理运算出来的位带别名区数值

下列程式码我们只要使用macroBIT_GPIOH(暂存器地址, 比特位)就可以成功转换成位带别名区地址:

#define BITBAND(addr, bitnum) ((addr&0xf0000000) + 0x2000000 + ((addr&0x000fffff)<<5) + (bitnum<<2))
#define MEM_ADDR(addr) *(volatile uint32_t*)(addr)
#define BIT_GPIOH(addr, n) MEM_ADDR(BITBAND(addr, n))

举个简单的LED操作来说,透过位带别名区也可以控制GPIO的输出,例如以下范例程式码,只要知道别名区地址后,操作方式其实跟普通的暂存器操作无二致:

#include "bsp_led.h"
void GPIO_Initial_API(uint16_t LED){	
    BIT_GPIOH(BIT_MODER, (LED*2)) = SET;
		BIT_GPIOH(BIT_MODER, ((LED*2)+1)) = RESET;
	
		BIT_GPIOH(BIT_TYPER, LED) = GPIO_OType_PP;
	
		BIT_GPIOH(BIT_SPEEDER, (LED*2)) = SET;
		BIT_GPIOH(BIT_SPEEDER, ((LED*2)+1)) = SET;

		BIT_GPIOH(BIT_PuPr, (LED*2)) = SET;
		BIT_GPIOH(BIT_PuPr, ((LED*2)+1)) = RESET;
	
		BIT_GPIOH(BIT_ODR, LED) = SET;
}

void LED_Init(void){
		/*Enable peripheral cloack*/
		RCC_AHB1PeriphClockCmd(LED_RCC, ENABLE);
		
		/*Initialize pin to set*/
		GPIO_Initial_API(LED1);
		GPIO_Initial_API(LED2);
		GPIO_Initial_API(LED3);
}

void LED_button_toggle(uint16_t LED, uint8_t key){
	if(key){
		BIT_GPIOH(BIT_ODR, LED) = BIT_GPIOH(BIT_IDR, LED) ^ 0x01;
	}
}

附上header对照

#ifndef __BSP_LED_H_
#define __BSP_LED_H_
#include "stm32f4xx.h"
#include "stm32f4xx_gpio.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int.h>
#include "time.h"

/*Increase portability of bsp_led*/
#define LED_Red_PIN GPIO_Pin_10
#define LED_Green_PIN GPIO_Pin_11
#define LED_Blue_PIN GPIO_Pin_12
#define LED_PORT GPIOH
#define LED_RCC RCC_AHB1Periph_GPIOH

#define LED1 10
#define LED2 11
#define LED3 12

#define SET 1
#define RESET 0

#define BIT_MODER (GPIOH_BASE)
#define BIT_TYPER (GPIOH_BASE + 0x04)
#define BIT_SPEEDER (GPIOH_BASE + 0x08)
#define BIT_PuPr (GPIOH_BASE + 0x0c)
#define BIT_IDR (GPIOH_BASE + 0x10)
#define BIT_ODR (GPIOH_BASE + 0x14)


#define BITBAND(addr, bitnum) ((addr&0xf0000000) + 0x2000000 + ((addr&0x000fffff)<<5) + (bitnum<<2))
#define MEM_ADDR(addr) *(volatile uint32_t*)(addr)
#define BIT_GPIOH(addr, n) MEM_ADDR(BITBAND(addr, n))

extern void LED_Init(void);
extern void LED_button_toggle(uint16_t PIN, uint8_t key);

#endif /*__BSP_LED_H_*/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82377.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lcd1602使用手册_lcd液晶屏工作原理

    lcd1602使用手册_lcd液晶屏工作原理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1602LCD是指显示的内容为16X2,即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液晶模块(显示字符和数字)。lcd1602引脚状态字的说明:RAM映射地址:控制接口的时序:1.读的时序2.写的时序3.时序的相关参数读状态:RS=L,R/W=H,EN=H读数据:RS=H,…

    2022年9月23日
    3
  • Postman安装与简单使用[通俗易懂]

    Postman安装与简单使用[通俗易懂]Postman使用参考文档:1.官方英文文档2.chrome插件整理的postman中文使用教程Postman一款非常流行的API调试工具。其实,开发人员用的更多。因为测试人员做接口测试会有更多选择,例如Jmeter、soapUI等。不过,对于开发过程中去调试接口,Postman确实足够的简单方便,而且功能强大。官方网站:https://www.getpostman.com/下载1>、postman下载地址:1.PostmanforMAC2.Postman..

    2022年9月15日
    4
  • ARM体系架构_armv7l是什么架构

    ARM体系架构_armv7l是什么架构1.ARM简介ARM是AdvancedRISCMachines的缩写,它是一家微处理器行业的知名企业,该企业设计了大量高性能、廉价、耗能低的RISC(精简指令集)处理器。公司的特点是只设计芯片,而不生产。它将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并提供服务。1.1ARM(AdvancedRISCMachines)的几种含义:1、ARM是一种RI…

    2022年10月14日
    2
  • cookie实现登陆页面保存用户名

    cookie实现登陆页面保存用户名

    2022年3月13日
    33
  • LLDP协议原理

    LLDP协议原理目录LLDP概念LLDP报文LLDP工作原理1、LLDP概念LLDP(LinkLayerDiscovery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定义在802.1ab中,它是一个二层协议,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LLDP协议使得接入网络的一台设备可以将其主要的能力,管理地址,设备标识,接口标识等信息发送给接入同一个局域网络的其它设备。当一个设备从网络中接收到其它设备的这些信息时,它就将这些信息以MIB的形式存储起来。 这些MIB信息可用于发现设备的物理拓扑结构以及管理配置信息。

    2022年6月2日
    36
  • Rewritecond介绍

    Rewritecond介绍RewriteCondSyntax:RewriteCondTestStringCondPattern[flags]  RewriteCond指令定义一条规则条件。在一条RewriteRule指令前面可能会有一条或多条RewriteCond指令,只有当自身的模板(pattern)匹配成功且这些条件也满足时规则才被应用于当前URL处理。  TestString是一个字符串,除了包含普通的

    2022年6月13日
    2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