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的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理解以及切换方法_用户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进程的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理解以及切换方法_用户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viviwind/archive/2012/09/22/2698450.html内核态: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内核运行态。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用户态: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当进程在执行用…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使用 1年只要46元 售后保障 童叟无欺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viviwind/archive/2012/09/22/2698450.html

内核态: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内核运行态。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

用户态: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当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则称其处于用户运行态。即此时处理器在特权级最低的(3级)用户代码中运行。当正在执行用户程序而突然被中断程序中断时,此时用户程序也可以象征性地称为处于进程的内核态。因为中断处理程序将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这与处于内核态的进程的状态有些类似。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区别:

用户态下和内核态下工作的程序有很多差别,但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特权级的不同,即权力的不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操作系统内核数据结构和程序。

特权级:

举个例子,fork()函数,对于任何操作系统来说,创建一个新的进程都是属于核心功能,因为它要做很多底层细致地工作,消耗系统的物理资源,比如分配物理内存,从父进程拷贝相关信息,拷贝设置页目录页表等等,这些显然不能随便让哪个程序就能去做,于是就自然引出特权级别的概念,显然,最关键性的权力必须由高特权级的程序来执行,这样才可以做到集中管理,减少有限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冲突。

 

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1. 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态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比如前例中fork()实际上就是执行了一个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而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例如Linux的int 80h中断。

2.异常

当CPU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了内核态,比如缺页异常。

3.外围设备的中断

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CPU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这3种方式是系统在运行时由用户态转到内核态的最主要方式,其中系统调用可以认为是用户进程主动发起的,异常和外围设备中断则是被动的。

 

具体的切换操作

从触发方式上看,可以认为存在前述3种不同的类型,但是从最终实际完成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操作上来说,涉及的关键步骤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都相当于执行了一个中断响应的过程,因为系统调用实际上最终是中断机制实现的,而异常和中断的处理机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关于它们的具体区别这里不再赘述。关于中断处理机制的细节和步骤这里也不做过多分析,涉及到由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步骤主要包括:

1.从当前进程的描述符中提取其内核栈的ss0及esp0信息。

2.使用ss0和esp0指向的内核栈将当前进程的cs,eip,eflags,ss,esp信息保存起来,这个过程也完成了由用户栈到内核栈的切换过程,同时保存了z暂停执行的程序的下一条指令。

3.将先前由中断向量检索得到的中断处理程序的cs,eip信息装入相应的寄存器,开始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这时就转到了内核态的程序执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93168.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命令模式 Command「建议收藏」

    命令模式 Command「建议收藏」命令模式 Command动机模式定义实例结构要点总结笔记动机在软件构建过程中,“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通常呈现一种”紧耦合”,但在某些场合—-比如需要对行为进行记录,撤销/重(Undo / Redo),事务”等处理,这种无法抵御变化的紧耦合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行为请求者”和”行为实现这”解耦?将一组行为抽象为对象,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松耦合模式定义将一个请求(行为)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实例#i

    2022年8月8日
    6
  • discuz php接口文档,Discuz二次开发手册.doc[通俗易懂]

    discuz php接口文档,Discuz二次开发手册.doc[通俗易懂]Discuz二次开发手册Discuz文件说明,有助于discuz爱好者,进行自己的开发,在这里提供方便admincp.php——后台系统设置主程序文件,一般只处理菜单的显示的访问权限,不处理管理控制。ajax.php——论坛模板的ajax判断及数据返回都在这里进行attachment.php——附件文件,仅仅处理附件下载的功能。announcement.php——论坛公告的显示,一般很少改con…

    2022年5月19日
    41
  • 数据库索引是什么 有什么优缺点

    数据库索引是什么 有什么优缺点数据库索引是什么数据库索引是:数据库索引就像是一本书的目录一样,使用它可以让你在数据库里搜索查询的速度大大提升。而我们使用索引的目的就是,加快表中的查找和排序。索引的几种类型分别是普通索引、唯一索引、聚集索引、主键索引、全文索引几种。使用索引的优点就是:提高数据的搜索速度 加快表与表之间的连接速度 在信息检索过程中,若使用分组及排序子句进行时,通过建立索引能有效的减少检索过程中所…

    2022年5月18日
    65
  • MySQL Binlog 介绍[通俗易懂]

    MySQL Binlog 介绍[通俗易懂]Binlog简介MySQL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日志:日志类型写入日志的信息错误日志记录在启动,运行或停止mysqld时遇到的问题通用查询日志记录建立的客户端连接和执行的语句二进制日志记录更改数据的语句中继日志从复制主服务器接收的数据更改慢查询日志记录所有执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秒的所有查询或不使用索引的查询DDL日…

    2025年8月2日
    5
  • 去噪自动编码器

    去噪自动编码器降噪自动编码器是一种用于图像去噪无监督的反馈神经网络原理如下图所示训练代码如下fromkeras.layersimportInput,Conv2D,MaxPooling2D,UpSampling2D,ZeroPadding2Dfromkeras.modelsimportModelfromkeras.callbacksimportTensorBoardfromkeras.datasetsimportmnistimportnumpyasnp(x_trai

    2022年6月1日
    34
  • SCTP简介

    SCTP简介SCTP(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是一种传输协议,在TCP/IP协议栈中所处的位置和TCP、UDP类似,兼有TCP/UDP两者特征。SCTP是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和TCP类似,也是通过确认机制来实现的。和TCP不同的是:1.TCP是以字节为单位传输的,SCTP是以数据块为单位传输的TCP接收端确认的是收到的字节数,SCTP接收端确认

    2022年6月15日
    7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