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技术串讲活动_技术准备包括哪些

如何准备技术串讲活动_技术准备包括哪些如何准备技术串讲?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家桶1年46,售后保障稳定

前言

在字节,大部分研发同学在试用期结束前都会有一场收官之战,这被称之为新人串讲或者说技术串讲。不同于寻常的技术分享,技术串讲显得更加正式,关注度也相对高一些。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如何准备一次技术串讲,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选题?

首先,串讲存在的意义是双向性的。对于公司而言,在意的是新人入职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如何。这个成长,体现在业务,技术,表达等多个方面。对于个人而言,搬砖这么久,总要拿出一些东西证明下自己的实际产出和技术能力,完成一场收官之战。

这样的性质,就注定了一场完整的串讲应该是技术与业务一半一半,而非全部业务或全部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选题上就会有一些局限。

不同部门存在业务方向差异,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也会有所不同。

或四处搬砖,没有主线;或从零到一,独立负责。

不管是哪一种,都要认真做一次深度思考。

要思考的点有很多:

  • 这个功能为什么需要有?
  •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 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 技术上如何实现?
  • 最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结合你参与的业务,按照上述几个思考方向展开。

如果你是独立负责某个项目,或者觉得参与的多个项目中某一个展开就有很多细节可说,那选择一个业务去讲就好。

反之,单个业务比较简单,就多选几个。

如何行文?

串讲是需要准备材料的,无论是ppt还是md文档(或者其他形式),都要注意行文结构。

一个乱糟糟的结构,不但会影响别人的理解,也会干扰自己的讲述思路。对于一些要求严格的部门,讲不好就再来,被打回的串讲多多少少是有些尴尬的。

建议编写材料前,心中要先有一个大纲,不必急于下笔。想清楚了,再上,争取一步到位。

如果你还没想好一个合适的结构,不妨参考一下我给出的结构。

内容概述,高度凝练

首先,概述你要串讲的东西是什么,这里可以配合脑图辅助说明。

如果缺少这一步,上来就讲,大概率别人不清楚你讲的是什么。听众迷迷糊糊,就会渐渐失了听下去的兴致。收官之战无人观看,岂不是有些过于清冷?

值得注意的是,概述,脑图不必展示太多细枝末节。

概述的目的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告诉别人你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详尽内容放在文章主体讲述就好。

举一个经典的概述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度凝练的一句话,就能很好地概述全篇。

当然,做串讲未必能凝练到这个地步,我只是给一个形式上的参考。

确定形式,脉络清晰

概述是告诉别人你要讲什么,确定形式是告诉别人你打算怎么讲。

技术服务于业务,业务推动技术提升。一般来说,串讲都是先讲业务,再讲技术。

尤其是讲述多个业务的时候,要尽量保持结构是一致的。比如都是按照为什么做,预期目标,设计思路,最终效果这个流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别人可以知道你的讲述思路,听起来会有循序渐进地那种层次感,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地跳来跳去。

上述是对于业务部分的串讲,相比之下,技术的串讲会更加灵活。

如果你想讲某个库的源码,材料可以写的全一些,只讲核心就行。至于剩下的,材料发出,感兴趣的同学自行去看。源码这东西,终归是太干了,一般听不下去。

除了源码,你还可以分享一下性能优化,或者某个场景的解决方案,比如爬虫,水印,截图,鉴权…

重点在于,技术尽量不要完全和你做的业务割裂开。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一般来说,串讲时间控制在40分钟到一小时之间是比较合理的。这就意味着,即便你有很多想讲的内容,也要有明显的详略控制,优先把重要的提到前面写。讲不讲是一回事,写不写是另一回事,材料还是要尽可能地准备全一些。

如何讲述?

整理完材料后,接下来就是讲述环节。这并不意味着按照写的内容从上到下读一遍就完事了,需要注意的点也挺多呢。
比如流畅度,层次感,时间把控,收尾…

为了尽可能保证你在讲述的过程中不出现断片,语无伦次等奇奇怪怪的情况,试讲是十分重要的。

而试讲又分为自我试讲和他人试讲。

自我试讲

当你材料准备完,讲之前需要先自我试讲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确保你的大脑和你的语言表达能对齐。此外,建议自我试讲时候也来个计时,看看讲完时间是否落在40分钟到一小时这个区间内。如果是,请保持。如果过短或者过长,要分析具体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下次注意。

他人试讲

正所谓当局者迷,自我试讲有些问题自己是察觉不到的。建议找mentor或者组内其他同事试讲一下,然后收集他们的反馈结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平稳收尾

试讲过后就是正式串讲,到最后必然涉及到收尾问题。

不要太突然,戛然而止给人感觉有些突兀,也会有思维上的一个横跳。这样一来,体验会打折扣。

一个比较合适的承接表达是,总结式收尾

讲完所有主体内容后,对串讲做一个总结。

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然后再说,我的串讲结束。

(此时可以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这是一个双向考虑。在你开始总结的时候,听众就知道你要讲完了,他们此时可能会做好提问或者退出会议的准备。

对你而言,前边精神高度集中,可以在这个环节小小放松下。放松的心境更有利于回答其他同学接下来可能的提问。

再会

关于技术串讲,就先聊到这里。

情如风雪无常,

却是一动即殇。

感谢你这么好看还来阅读我的文章,

我是冷月心,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230925.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什么是TCC?_tc部门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TCC?_tc部门是什么意思假设现在有一个电商系统,里面有一个支付订单的场景,那对一个订单支付之后,我们需要做下面的步骤 更改订单的状态为“已支付” 扣减商品库存 给会员增加积分 创建销售出库单通知仓库发货 业务场景有了,现在要更进一步,实现一个TCC分布式事务的效果,也就是说,订单服务-修改订单状态,库存服务-扣减库存,积分服务-增加积分,仓储服务-创建销售出库单,上述这几个步骤,要么一起成功,要么一起失败,必须是一个整体性的事务举个例子,现在订单的状态都修

    2022年4月20日
    234
  • 一张图说明–桥接模式与NAT模式的差别「建议收藏」

    一张图说明–桥接模式与NAT模式的差别「建议收藏」不废话,直接上一张简单清晰的对比图桥接模式里虚拟机中的虚拟网络适配器可通过主机中的物理网络适配器直接访问到外部网络。如上图所示的局域网中添加了一台新的、独立的计算机一样。宿主机与vm虚拟机是平级关系。因此,虚拟机也会占用局域网中的一个IP地址,并且可以和其他终端进行相互访问…

    2022年6月16日
    38
  • 【系统白程序利用】werfault.exe

    【系统白程序利用】werfault.exe#include"stdafx.h"#include<windows.h>int_tmain(intargc,_TCHAR*argv[]){//Getrootkeyhandle.HKEYhRoot=nullptr;LPCTSTRlpSubKey=L"Software\\Microsoft\\Windows\\Wi…

    2022年6月23日
    28
  • 计算机编程原理_如何编程

    计算机编程原理_如何编程一、Socket简介Socket是进程通讯的一种方式,即调用这个网络库的一些API函数实现分布在不同主机的相关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几个定义:(1)IP地址:即依照TCP/IP协议分配给本地主机的网络地址,两个进程要通讯,任一进程首先要知道通讯对方的位置,即对方的IP。(2)端口号:用来辨别本地通讯进程,一个本地的进程在通讯时均会占用一个端口号,不同的进程端口号不同,因此在通

    2022年10月17日
    8
  • RNN-bptt简单推导「建议收藏」

    RNN-bptt简单推导「建议收藏」摘要:在前面的文章里面,RNN训练与BP算法,我们提到了RNN的训练算法。但是回头看的时候在时间的维度上没有做处理,所以整个推导可能存在一点问题。那么,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将介绍bptt(BackPropagationThroughTime)算法如在训练RNN。关于bptt这里首先解释一下所谓的bptt,bptt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整个RNN按时间的维度展

    2022年6月23日
    45
  • UIWebView OC与JS交互那些事

    UIWebView OC与JS交互那些事UIWebView 基础 1 UIWebView 与 WKWebView 基本使用 https blog csdn net article details UIWebView 与 JS 交互本人使用的是原生的 JavaScriptCo 库或者第三方 WebViewJavas 第三方 WebViewJavas

    2025年7月21日
    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