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第一部分包含:一、二、三、四第二部分包含:五、六目录一、Type-C简介以及历史二、Type-CPort的DataRole、PowerRole三、Type-C的Data/PowerRole识别协商/AltMode四、如何进行数据链路的切换五、相关参数/名词/状态解释六、PD协议简介一、Type-C简介以及历史自1998年…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家桶1年46,售后保障稳定

第一部分包含:一、二、三、四

第二部分包含:五、六

目录

一、Type-C简介以及历史

二、Type-C Port的Data Role、Power Role

三、Type-C的Data/Power Role识别协商/Alt Mode

四、如何进行数据链路的切换

五、相关参数/名词/状态解释

六、PD协议简介


一、Type-C简介以及历史

        自1998年以来,USB发布至今,USB已经走过20个年头有余了。在这20年间,USB-IF组织发布N种接口状态,包括A口、B口、MINI-A、MINI-B、Micro-A、Micro-B等等接口形态,由于各家产品的喜好不同,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类型的插座,因此悲剧来了,我们也要常备N中不明用途的接口转接线材。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图1   USB协议发布时间节点

        而对于Type-C来说,看起来USB标准化组织也是意识到统一和标准化问题,在定义标准时,除了硬件接口定义上,还增加了一部分“个性化”特点。分别是什么呢?

1.1 定义了全新的接口形态

        接口大小跟Micro USB相近,约为8.3mm x 2.5mm,支持正反插,同时也规范了对应的线材,接口定义如下(线材端只有一对USB2.0 DATA):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在插座定义上,定义了如下两种插座:

a)全功能的Type-C插座,可以用于支持USB2.0、USB3.1、等特性的平台和设备。 

b)USB 2.0 Type-C插座,只可以用在支持USB2.0的平台和设备上。

在插头定义上,定义了如下三种插头:

a)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可以用于支持USB2.0、USB3.1、等特性的平台和设备。 
b)USB 2.0 Type-C插头,只可以用在支持USB2.0的平台和设备上。 
c)USB Type-C Power-Only插头,用在那些只需要供电设备上(如充电器)。

在线缆定义上,定义了如下三种线缆:

a)两端都是全功能Type-C插头的全功能Type-C线缆。 
b)两端都是USB 2.0 Type-C插头的USB 2.0 Type-C线缆。 
c)只有一端是Type-C插头(全功能Type-C插头或者USB 2.0 Type-C插头)的线缆。

还定义了N种为了兼容旧设备的线缆:

a)一种线缆,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Type-A插头。 
b)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Type-A插头。 
c)一种线缆,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Type-B插头。 
d)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Type-B插头。 
e)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Mini-B插头。 
f)一种线缆,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Micro-B插头。 
g)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Micro-B插头。 
h)一种适配器,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Type-A插座。 
i)一种适配器,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Micro-B插座。

以上这些线材,我们知道,Type-A接的是HOST,所以转接线中,CC引脚需要接上拉电阻。Type-B接的是Device,因此CC引脚需要接下拉电阻。

其中,具备全功能的Type-C应该具备E-Marker功能,由于具备E-Marker,线缆能够被读到其带电流的能力、特性、线材ID等等。E-Marker的供电电源来自于VCONN,如何知道线缆需要VCONN呢?线缆会通过下拉的电阻Ra,Source检测到之后会提供VCONN。

1.2传输速率,供电效能

       最大传输速度10Gb/s,即是USB 3.1 Gen2标准,也支持4 Lane DP模式,传输高清图像,在供电部分,最大可以支持100W(20V/5A)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1.3 “个性化”协商机制

      由于端口一致,线材两端接口也一直,为了能够区分两端USB设备的角色(Host/Device),必须有一套协商机制,便于进行角色确认,这部分通过CC(Configuration Channel)管脚进行设置。后面随着PD规范的面世,CC脚开始被用来做简单的半双工通信,用来完成POWER供给的协商

1.4 强悍的一统天下的态势

      由于Type-C的扩展功能(SBU1/SBU2),大部分配件诸如耳机、视频接口、Debug接口等等都可以实现兼容设计,成功逆袭以往所有的USB标准,成功上位!

二、Type-C Port的Data Role、Power Role

2.1 Type-C的 Data Role

        在USB2.0端口,USB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向定义了HOST/Device/OTG三种角色,其中OTG即可作为HOST,也可作为Device,在Type-C中,也有类似的定义,只是名字有了些许修改。如下所示:

(1)DFP(Downstream Facing Port):

下行端口,可以理解为Host或者是HUB,DFP提供VBUS、VCONN,可以接收数据。在协议规范中DFP特指数据的下行传输,笼统意义上指的是数据下行和对外提供电源的设备。

(2)UFP(Upstream Facing Port):

上行端口,可以理解为Device,UFP从VBUS中取电,并可提供数据。典型设备是U盘,移动硬盘。

(3)DRP(Dual Role Port):请注意DRP分为DRD(Dual Role Data)/DRP(Dual Role Power)

双角色端口,类似于以前的OTG,DRP既可以做DFP(Host),也可以做UFP(Device),也可以在DFP与UFP间动态切换。典型的DRP设备是笔记本电脑。设备刚连接时作为哪一种角色,由端口的Power Role(参考后面的介绍)决定;后续也可以通过switch过程更改(如果支持USB PD协议的话)。

2.2 Type-C的Power Role

    根据USB PORT的供电(或者受电)情况,USB Type-C将port划分为Source、Sink等power角色

如下图显示常用设备的Data Role和Power Role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Power Role 详细可以分为:

a)Source Only 

b)默认Source,但是偶尔能够通过PD SWAP切换为SINK模式

c)Sink Only

d)默认SINK,但是偶尔能够通过PD SWAP切换为Source模式

e)Source/SINK 轮换

 f)Sourcing Device (能供电的Device,显示器)

g)Sinking Host(吃电的Host,笔记本电脑)

三、Type-C的Data/Power Role识别协商/Alt Mode

     USB Type-C的插座中有两个CC脚,以下的角色检测,都是通过CC脚进行的,但是对于插头、或者线缆正常只有一个CC引脚,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之后,只存在一个CC引脚连接,通过检测哪一个CC有连接,就可以判断连接的方向。如果USB线缆中有需供电的器件,其中一个CC引脚将作为VCONN供电。

3.1 CC引脚有如下作用:

a)检测USB Type-C端口的插入,如Source接入到Sink

b)用于判断插入方向,翻转数据链路

c)在两个连接的Port之间,建立对应的Data Role

d)配置VBUS,通过下拉电阻判断规格,在PD协商中使用,为半双工模式

e)配置VCONN

 f)检测还有配置其他可选的配置模式,如耳机或者其他模式

3.2 连接方向、Data Role、Power Role角色检测

 3.2.1 SourceSink Connection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如图所示,Source端CC引脚为上拉,Sink端CC引脚为下拉。握手过程为接入后检测到有效连接(即一端为Host一端为Device),随后检测线材供电能力,再进行USB枚举。

如下图指示了Source端,在连接SINK之前,CC1和CC2的框图模型: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a)Source端使用一个MOSFET去控制电源,初始状态下,FET为关闭状态

b)Source端CC1/CC2均上拉至高电平,同时检测是否有Sink插入,当检测到有Rd下拉电阻时,说明Sink被检测到。Rp的阻值表明Host能够提供的功率水平。

c)Source端根据Cable中哪一个CC引脚为Rd下拉,去翻转USB的数据链路,同时决定另外一个CC引脚为VCONN

d)在此之后,Source打开VBUS,同时VCONN供电

e)Source可以动态调整Rp的值,去表示给Sink的电流发送变化,告知SINK最大可以使用的电流

 f)Source会持续检测Rd的存在,一旦连接断开,电源将会被关闭

g)如果Source支持高级功能(PD或者Alternate Mode),将通过CC引脚进行通信

    如下图指示了SINK端CC1和CC2框架: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a)SINK的两个CC引脚均通道Rd下拉到GND

b)SINK通过检测VBUS,来判断Source的连接与否

c)SINK通过CC引脚上拉的特性,来检测目前的USB通信链路(翻转)

d)SINK可选地去检测Rp的值,去判断Source可提供的电流。同时管理自身的功耗,保证不超过Source提供的最大范围

e)同样的,如果支持高级功能,通过CC引脚进行通信。

如下图指示DRP的CC引脚在链接之前的架构: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a)当作为Source存在的时候,DRP使用MOSFET控制VBUS供电与否

b)DRP使用Switch去切换自身身份作为Source,或者是SINK

c)DRP存在一套机制,分三种情况,去决定自身是SINK或者是Source,去建立两者间彼此的角色。

情况1:不使用PD SWAP,随机变成Source/SINK中的任意一个,CC脚波形为方波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情况2:自身倾向于作为Source,执行Try.SRC,问对面能不能做SINK呀,我做Source

情况3:与情况2相反,自身倾向作为SINK,执行Try.SNK,你做Source,我做小弟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当然还存在Source&Source,SINK&SINK这种搞基模式,唯一的结果就是一直停留在Unattached.SNK/Unattached.SRC,无法终成眷属。

3.3 Type-C的其他模式

3.3.1 Display Port Alternate Mode

      系统会通过USB PD协议中VDMs的信息通信(CC引脚通信),去告知支持Display Port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USB SuperSpeed 信号允许部分传输USB,部分传输DP信号。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3.3.2  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 

       如下图,为3.5mm音频输入口转Type-C端口,USB2.0链路被用来传输模拟音频信号,若带MIC,MIC信号则连接在SBU引脚上,在这个模式当中,电源可以提供到500mA电流。

       Host端如何识别到音频模式呢?把CC引脚和VCON连接,并且下拉电阻小于Ra/2(则小于400ohm),或者分别对地,下拉电阻小于Ra(小于800ohm),则Host会识别为音频模式。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3.3.3 Debug Accessory Mode (DAM)

       在DAM下,连接软体和硬体提供可视化调试和控制的系统,使用较少。

四、如何进行数据链路的切换

4.1 纯USB3.0

以TUSB546(DFP),TUSB564(UFP)为例子

前者的使用例子如笔记本电脑、后者的使用例子如Monitor

如下图,两端设备会根据插入方向,切换数据链路。图X插入连接为CC1,因此TUSB564切换到TX1/RX1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图中插入连接为CC2,因此TUSB564切换到TX2/RX2,也就是根据CC引脚插入,识别插入方向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4.2 USB3.1和2 LANE of DisplayPort

切换原理如上,需要注意的是,DP信号是使用TX/RX进行传输,DP的AUX是通过SBUx进行传输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4.3 纯DP模式 4 lane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细谈Type-C、PD原理(一)[通俗易懂]

问题思考:如何确定是DP 4 lane模式或者是DP 2 lane+USB3.0 模式?

通过CC引脚,利用PD协议沟通,协商,PD Controler 发起请求,并得到回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234636.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仪器保养 | 安捷伦DSO-X 2002A示波器自检测/自校准

    仪器保养 | 安捷伦DSO-X 2002A示波器自检测/自校准安捷伦DSO-X2002A示波器自检测、自校准首先上电开机1.按下Utility-服务-Diagnostics-硬件本机自检-前面板自检2.按下Utility-服务-Calibration–按下后盖CAL-开始用户校准-根据提示完成操作感兴趣的话就跟安迪一起来学习吧~仪器保养|安捷伦DSO-X2002A示波器自检测/自校准…

    2022年10月11日
    2
  • ssr错误端口已被占用_ssr端口设置是随意的吗

    ssr错误端口已被占用_ssr端口设置是随意的吗在Windows下使用SSR客户端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启动SSR客户端弹出1080端口被占用的提示,超级的烦人,原因你懂的。明月最近也是频繁的碰到这个问题,并且是公司、家里电脑都碰上这个问题了,虽然只是每次电脑断电关机重启后会出现,一般等个几分钟后再次重启SSR客户端也就消失了,不过,很明显这很不科学,既然提示是被“占用”了,那么就要找到“占用”的罪魁祸首来!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具…

    2025年9月23日
    4
  • 详谈双亲委派机制(面试常问)[通俗易懂]

    前言Java虚拟机对class文件采用的是按需加载的方式,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该类时才会将它的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生成class对象,而且,加载某个类的class文件时,Java虚拟机采用的是双亲委派机制,即把请求交由父类处理,它是一种任务委派模式工作原理(1)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请求,它并不会自己先加载,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托给父类的加载器去执行(2)如果父类加载器还存在其父类加载器,则进一步向上委托,依次递归,请求最终将到达顶层的引导类加载器;(3)如果父类加载器可以完成类加载任务,就成

    2022年4月8日
    64
  • 汉宫秋月曲谱_离人愁简谱

    汉宫秋月曲谱_离人愁简谱喜欢古风的朋友赶快凑过来啦,最近抖音上超火的离人愁拇指琴教学,喜欢离人愁的小姐姐小哥哥赶快学起来啦!以下琴谱适用于HughTraceyG调17键。南非琴出厂调音是G调排列,习惯了C调音阶排列的朋友可能对G调排列不是很适应。因为两者琴键对应的“数字音贴”位置不同。两者曲子的演奏效果会有所不同。考虑到大部分人习惯C调音阶排列,所以文章内分享的曲谱适用于C调17键。(PS适合经常使用拇指琴的小可爱,…

    2022年8月29日
    2
  • Ubuntu9.04上看电影加载中文字幕乱码问题

    Ubuntu9.04上看电影加载中文字幕乱码问题最近在我的Ubuntu9.04上看电影总是加载中文字幕的时候出现乱码,后来发现是字符编码的问题,今天休假在家就写了一个小的字符转码的程序,目前来说满足我自己的需求了,代码如下:importsys,i

    2022年8月1日
    6
  • 详细理解HashMap数据结构,太齐全了!「建议收藏」

    写在前面:小伙伴儿们,大家好!今天来学习HashMap相关内容,作为面试必问的知识点,来深入了解一波!思维导图:1,HashMap集合简介HashMap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实现,是以key-value存储形式存在,即主要用来存放键值对。HashMap的实现不是同步的,这意味着它不是线程安全的。它的key、value都可以为null。此外,HashMap中的映射不是有序的。JDK1.8之前的HashMap由数组+链表组成的,数组是HashMap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节解决哈希碰

    2022年4月17日
    4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