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框架(一):DDD分层架构:领域实体(基础篇)

应用程序框架(一):DDD分层架构:领域实体(基础篇)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全栈君。

  一、什么是实体

  由标识来区分的对象称为实体。

  实体的定义隐藏了几个信息:

  • 两个实体对象,只要它们的标识属性值相等,哪怕标识属性以外的所有属性值都不相等,这两个对象也认为是同一个实体,这意味着两个对象是同一实体在其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
  • 为了能正确区分实体,标识必须唯一。
  • 实体的标识属性值是不可变的,标识属性以外的属性值是可变的。如果标识值不大稳定,偶尔会变化,那么就无法将该实体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变化关联在一起,这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

  二、实体标识

  从实体的定义可以发现,标识是实体的关键特征。关于标识,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将什么选作标识

  比如中国人都有身份证,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那么可能会有人使用身份证号作为实体标识。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身份证每隔N年就会换代,身份证号可能发生变化。这违反了标识不可变性和稳定性要求,所以不适合作为实体标识。

  对于手工录入流水号作为实体标识的情况,要用户自己保证唯一性已经很困难,如果提供了修改标识的功能,将导致标识不稳定,如果不提供,用户录入错误就只能删除后重新输入,这就太不人道了。

  通过程序自动生成一个有意义的流水号作为实体标识,并且不提供修改,这可能是可行的,对于唯一性要求,程序和数据库可以保证,另外不允许修改,就可以保证稳定性。对于像订单号一类的场景可能有效。

  可以看到,使用有意义的值作为标识有一定风险,并且难度比较大,为了简单和方便,生成一个无意义的唯一值作为标识更可行。

  2、为标识选择什么类型

  对于使用Sql Server的同学,一般会倾向于使用int类型,映射到数据库中的自增长int。它的优势是简单,唯一性由数据库保障,占用空间小,查询速度快。我之前也采用了很长时间,大部分时候很好用,不过偶尔会很头痛。

  由于实体标识需要等到插入数据库之后才创建出来,所以你在保存之前不可能知道标识值是多少,如果在保存之前需要拿到Id,唯一的方法是先插入数据库,得到Id以后,再执行另外的操作,换句话说,需要把本来是同一个事务中的操作分成多个事务执行。

  使用自增长int类型的第二个毛病是,如果需要合并同一个实体对应的多个数据表记录,悲剧就会发生。比如你现在把一个实体对应的记录水平分区到多个数据库的表中,由于Id是自增长的,每个表都会从1开始自增,你要合并到一个表中,Id就会发生冲突。所以对于比较大点的项目,使用自增长int类型是有一些风险的。

  对于比较小,且不是太复杂的项目,使用自增长int类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经常碰到上面提到的问题,说明你需要重新选择标识类型了。

  要解决以上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Guid作为标识类型。

  它的主要优势是生成Guid非常容易,不论是Js,C#还是在数据库中,都能轻易的生成出来。另外,Guid的唯一性很强,基本不可能生成出两个相同的Guid。

  Guid类型的主要缺点是占用空间太大。另外实体标识一般映射到数据库的主键,而Sql Server会默认把主键设成聚集索引,由于Guid的不连续性,这可能导致大量的页拆分,造成大量碎片从而拖慢查询。一个解决办法是使用Sql Server来生成Guid,它可以生成连续的Guid值,但这又回到了老路,只有插入数据库你才知道具体的Id值,所以行不通。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把聚集索引移到其它列上,比如创建时间。如果你打算把聚集索引继续放到Guid标识列上,可以观察到碎片一般都在90%以上,写一个Sql脚本,定时在半夜整理一下碎片,也算一个勉强的办法。(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参考abp框架中生成guid的类库方法,其机制是可以预先生成guid,同时生成的guid是递增的。

  如果生成一个有意义的流水号来作为标识,这时候标识类型就是一个字符串。

  有些时候可能还要使用更复杂的组合标识,这一般需要创建一个值对象作为标识类型。

  我目前一般都使用Guid作为标识类型,偶尔使用字符串类型。

  对于需要更详细的了解实体标识,请参考《企业应用架构模式》标识域一节。

  三、实体层超类型的实现

  既然每个实体都有一个标识,那么为所有实体创建一个基类就显得很有用了,这个基类就是层超类型,它为所有领域实体提供基础服务。

  为了降低依赖性,现在需要在本系列应用程序框架的VS解决方案中增加一个类库Util.Domains和单元测试项目Util.Domains.Tests,并使用解决方案文件夹进行分类,如下图所示。

  应用程序框架(一):DDD分层架构:领域实体(基础篇)

  各程序集的依赖关系如下图所示。

   应用程序框架(一):DDD分层架构:领域实体(基础篇)

  实体基类可以取名为EntityBase,它应该是一个抽象类,具有一个名为Id的属性。如果采用int作为标识类型,代码可能是这样。

namespace Util.Domains { /// <summary>
    /// 领域实体 /// </summa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ityBase{ /// <summary>
        /// 初始化领域实体 /// </summary>
        /// <param name="id">标识</param>
        protected EntityBase( int id ) { Id = id; } /// <summary>
        /// 标识 /// </summary>
        public int Id { get; private set; } } }

   观察上面的代码,这里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Id的set属性是否应该公共出来。根据前面的介绍,实体标识应该是不可变的,如果把Id的set属性设为公开,那么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很方便的修改它,从而破坏了封装性。

  那么,把Id的set属性设成私有,外界确实无法修改它,设置Id的唯一方法是在创建这个实体时,从构造函数传进来。但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先看看ORM,它需要将数据库中的Id列映射到实体的Id属性上,如果set被设为私有,还能映射成功吗。通过测试,一般的ORM都具备映射私有属性的能力,比如EF,所以这不是问题。再来看看表现层,比如Mvc,Mvc提供了一个模型绑定功能,可以把表现层的数据映射到实体的属性上,如果属性是私有的会如何?测试以后,发现只有包含public 的set属性才可以映射成功,甚至字段都不行。再测试Wpf的双向绑定,也基本如此。所以把Id的set属性设为私有,将导致实体在表现层无法直接使用,需要通过Dto或ViewModel进行中转。

  所以你需要在封装性和易用性上作出权衡,如果你希望更高的健壮性,那就把Id的set属性隐藏起来,否则直接把Id暴露出来,通过约定告诉大家不要在创建了实体之后修改Id的值。由于准备演示Dto的用法,所以会把Id setter隐藏起来,并通过Dto来转换。如果你需要更方便,请删除Id setter上的private。

  现在Id类型为int,如果要使用Guid类型的实体,我们需要创建另一个实体基类。

namespace Util.Domains { /// <summary>
    /// 领域实体 /// </summa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ityBase{ /// <summary>
        /// 初始化领域实体 /// </summary>
        /// <param name="id">标识</param>
        protected EntityBase( Guid id ) { Id = id; } /// <summary>
        /// 标识 /// </summary>
        public Guid Id { get; private set; } } }

   它们的唯一变化是Id数据类型不同,我们可以把Id类型设为object,从而支持所有类型。

namespace Util.Domains { /// <summary>
    /// 领域实体 /// </summa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ityBase{ /// <summary>
        /// 初始化领域实体 /// </summary>
        /// <param name="id">标识</param>
        protected EntityBase( object id ) { Id = id; } /// <summary>
        /// 标识 /// </summary>
        public object Id { get; private set; } } }

   但弱类型的object将导致装箱和拆箱,另外也不太易用,这时候是泛型准备登场的时候了。

namespace Util.Domains { /// <summary>
    /// 领域实体 /// </summary>
    /// <typeparam name="TKey">标识类型</typeparam>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ityBase<TKey> { /// <summary>
        /// 初始化领域实体 /// </summary>
        /// <param name="id">标识</param>
        protected EntityBase( TKey id ) { Id = id; } /// <summary>
        /// 标识 /// </summary>
 [Required] public TKey Id { get; private set; } } }

   将标识类型通过泛型参数TKey传进来,由于标识类型可以任意,所以不需要进行泛型约束。另外在Id上方加了一个Required特性,当Id为字符串或其它引用类型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

  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实体对象相等性比较,需要重写Equals,GetHashCode方法,另外需要重写==和!=两个操作符重载。

/// <summary>
/// 相等运算
/// </summary>
public override bool Equals( object entity ) 
{
    if ( entity == null )
       return false;
    if ( !( entity is EntityBase<TKey> ) )
       return false;
    return this == (EntityBase<TKey>)entity;
}

/// <summary>
/// 获取哈希
/// </summary>
public override int GetHashCode() 
{
     return Id.GetHashCode();
}

/// <summary>
/// 相等比较
/// </summary>
/// <param name="entity1">领域实体1</param>
/// <param name="entity2">领域实体2</param>
public static bool operator ==( EntityBase<TKey> entity1, EntityBase<TKey> entity2 ) 
{
    if ( (object)entity1 == null && (object)entity2 == null )
        return true;
    if ( (object)entity1 == null || (object)entity2 == null )
        return false;
    if ( entity1.Id == null )
        return false;
    if ( entity1.Id.Equals( default( TKey ) ) )
        return false;
    return entity1.Id.Equals( entity2.Id );
}

/// <summary>
/// 不相等比较
/// </summary>
/// <param name="entity1">领域实体1</param>
/// <param name="entity2">领域实体2</param>
public static bool operator !=( EntityBase<TKey> entity1, EntityBase<TKey> entity2 ) 
{
    return !( entity1 == entity2 );
}

  在操作符==的代码中,有一句需要注意,entity1.Id.Equals( default( TKey ) ),比如,一个实体的标识为int类型,这个实体在刚创建的时候,Id默认为0,另外创建一个该类的实例,Id也为0,那么这两个实体是相等还是不等?从逻辑上它们是不相等的,属于不同的实体, 只是标识目前还没有创建,可能需要等到保存到数据库中才能产生。这有什么影响呢?当进行某些集合操作时,如果你发现操作N个实体,但只有一个实体操作成功,那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实体的标识是默认值,而你的相等比较没有识别出来,这一句代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考虑领域实体基类还能帮我们干点什么,其实还很多,比如状态输出、初始化、验证、日志等。下面先来介绍一下状态输出。

  当我在操作每个实体的时候,我经常需要在日志中记录完整的实体状态,即实体所有属性名值对的列表。这样方便我在查找问题的时候,可以了解某个实体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要输出实体的状态,最方便的方法是重写ToString,然后把实体状态列表返回回来。这样ToString方法将变得有意义,因为它输出一个实体的类名基本没什么用。

  要输出实体的全部属性值,一个办法是通过反射在基类中进行,但这可能会造成一点性能下降,由于通过代码生成器可以轻松生成这个操作,所以我没有采用反射的方法。

/// <summary>
/// 描述
/// </summary>
private StringBuilder _description;

/// <summary>
/// 输出领域对象的状态
/// </summary>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
    _description = new StringBuilder();
    AddDescriptions();
    return _description.ToString().TrimEnd().TrimEnd( ',' );
} 

/// <summary>
/// 添加描述
/// </summary>
protected virtual void AddDescriptions() {
}

/// <summary>
/// 添加描述
/// </summary>
protected void AddDescription( string description ) {
    if ( string.IsNullOrWhiteSpace( description ) )
        return;
    _description.Append( description );
} 

/// <summary>
/// 添加描述
/// </summary>
protected void AddDescription<T>( string name, T value ) {
    if ( string.IsNullOrWhiteSpace( value.ToStr() ) )
        return;
    _description.AppendFormat( "{0}:{1},", name, value );
}

  在子类中需要重写AddDescriptions方法,并在该方法中调用AddDescription这个辅助方法来添加属性名值对的描述。

  由于验证和日志等内容需要一些公共操作类提供帮助,所以放到后面几篇进行介绍。

  为了使泛型的EntityBase<TKey>用起来更简单一点,我创建了一个EntityBase,它从泛型EntityBase<Guid>派生,这是因为我现在主要使用Guid作为标识类型。

namespace Util.Domains 
{
    /// <summary>
    /// 领域实体基类
    /// </summa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ityBase : EntityBase<Guid> 
    {
        /// <summary>
        /// 初始化领域实体
        /// </summary>
        /// <param name="id">标识</param>
        protected EntityBase( Guid id )
            : base( id ) {
        }
    }
}

   完整单元测试代码如下:

using System;

namespace Util.Domains.Tests.Samples {
    /// <summary>
    /// 测试实体
    /// </summary>
    public class Test : EntityBase {
        /// <summary>
        /// 初始化
        /// </summary>
        public Test()
            : this( Guid.NewGuid() ) {
        }

        /// <summary>
        /// 初始化员工
        /// </summary>
        /// <param name="id">员工编号</param>
        public Test( Guid id )
            : base( id ) {
        }

        /// <summary>
        /// 姓名
        /// </summary>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summary>
        /// 添加描述
        /// </summary>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AddDescriptions() {
            AddDescription( "Id:"+ Id + "," );
            AddDescription( "姓名", Name );
        }
    }
}

using System;
using Microsoft.VisualStudio.TestTools.UnitTesting;
using Util.Domains.Tests.Samples;

namespace Util.Domains.Tests {
    /// <summary>
    /// 实体基类测试
    /// </summary>
    [TestClass]
    public class EntityBaseTest {
        /// <summary>
        /// 测试实体1
        /// </summary>
        private Test _test1;
        /// <summary>
        /// 测试实体2
        /// </summary>
        private Test _test2;

        /// <summary>
        /// 测试初始化
        /// </summary>
        [TestInitialize]
        public void TestInit() {
            _test1 = new Test();
            _test2 = new Test();
        }

        /// <summary>
        /// 通过构造方法设置标识
        /// </summary>
        [TestMethod]
        public void TestId() {
            Guid id = Guid.NewGuid();
            _test1 = new Test( id );
            Assert.AreEqual( id, _test1.Id );
        }

        /// <summary>
        /// 新创建的实体不相等
        /// </summary>
        [TestMethod]
        public void TestNewEntityIsNotEquals() {
            Assert.IsFalse( _test1.Equals( _test2 ) );
            Assert.IsFalse( _test1.Equals( null ) );

            Assert.IsFalse( _test1 == _test2 );
            Assert.IsFalse( _test1 == null );
            Assert.IsFalse( null == _test2 );

            Assert.IsTrue( _test1 != _test2 );
            Assert.IsTrue( _test1 != null );
            Assert.IsTrue( null != _test2 );
        }

        /// <summary>
        /// 当两个实体的标识相同,则实体相同
        /// </summary>
        [TestMethod]
        public void TestEntityEquals_IdEquals() {
            Guid id = Guid.NewGuid();
            _test1 = new Test( id );
            _test2 = new Test( id );
            Assert.IsTrue( _test1.Equals( _test2 ) );
            Assert.IsTrue( _test1 == _test2 );
            Assert.IsFalse( _test1 != _test2 );
        }

        /// <summary>
        /// 测试状态输出
        /// </summary>
        [TestMethod]
        public void TestToString() {
            _test1 = new Test { Name = "a" };
            Assert.AreEqual( string.Format( "Id:{0},姓名:a", _test1.Id ), _test1.ToString() );
        }
    }
}

单元测试代码

   完整EntityBase代码如下: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DataAnnotations;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Util.Domains {
    /// <summary>
    /// 领域实体
    /// </summary>
    /// <typeparam name="TKey">标识类型</typeparam>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ityBase<TKey> {

        #region 构造方法

        /// <summary>
        /// 初始化领域实体
        /// </summary>
        /// <param name="id">标识</param>
        protected EntityBase( TKey id ) {
            Id = id;
        }

        #endregion

        #region 字段

        /// <summary>
        /// 描述
        /// </summary>
        private StringBuilder _description;

        #endregion

        #region Id(标识)

        /// <summary>
        /// 标识
        /// </summary>
        [Required]
        public TKey Id { get; private set; }

        #endregion

        #region Equals(相等运算)

        /// <summary>
        /// 相等运算
        /// </summary>
        public override bool Equals( object entity ) {
            if ( entity == null )
                return false;
            if ( !( entity is EntityBase<TKey> ) )
                return false;
            return this == (EntityBase<TKey>)entity;
        }

        #endregion

        #region GetHashCode(获取哈希)

        /// <summary>
        /// 获取哈希
        /// </summary>
        public override int GetHashCode() {
            return Id.GetHashCode();
        }

        #endregion

        #region ==(相等比较)

        /// <summary>
        /// 相等比较
        /// </summary>
        /// <param name="entity1">领域实体1</param>
        /// <param name="entity2">领域实体2</param>
        public static bool operator ==( EntityBase<TKey> entity1, EntityBase<TKey> entity2 ) {
            if ( (object)entity1 == null && (object)entity2 == null )
                return true;
            if ( (object)entity1 == null || (object)entity2 == null )
                return false;
            if ( entity1.Id == null )
                return false;
            if ( entity1.Id.Equals( default( TKey ) ) )
                return false;
            return entity1.Id.Equals( entity2.Id );
        }

        #endregion

        #region !=(不相等比较)

        /// <summary>
        /// 不相等比较
        /// </summary>
        /// <param name="entity1">领域实体1</param>
        /// <param name="entity2">领域实体2</param>
        public static bool operator !=( EntityBase<TKey> entity1, EntityBase<TKey> entity2 ) {
            return !( entity1 == entity2 );
        }

        #endregion

        #region ToString(输出领域对象的状态)

        /// <summary>
        /// 输出领域对象的状态
        /// </summary>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
            _description = new StringBuilder();
            AddDescriptions();
            return _description.ToString().TrimEnd().TrimEnd( ',' );
        }

        /// <summary>
        /// 添加描述
        /// </summary>
        protected virtual void AddDescriptions() {
        }

        /// <summary>
        /// 添加描述
        /// </summary>
        protected void AddDescription( string description ) {
            if ( string.IsNullOrWhiteSpace( description ) )
                return;
            _description.Append( description );
        }

        /// <summary>
        /// 添加描述
        /// </summary>
        protected void AddDescription<T>( string name, T value ) {
            if ( string.IsNullOrWhiteSpace( value.ToStr() ) )
                return;
            _description.AppendFormat( "{0}:{1},", name, value );
        }

        #endregion
    }
}

using System;

namespace Util.Domains {
    /// <summary>
    /// 领域实体基类
    /// </summa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ityBase : EntityBase<Guid> {
        /// <summary>
        /// 初始化领域实体
        /// </summary>
        /// <param name="id">标识</param>
        protected EntityBase( Guid id )
            : base( id ) {
        }
    }
}

EntityBase

 

 转载链接:http://www.cnblogs.com/xiadao521/p/4104190.html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upersnowyao/p/84881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0769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制作WIN7+XP+DOS+PE多系统启动光盘

    制作WIN7+XP+DOS+PE多系统启动光盘本文详细介绍了怎样制作自定义的多系统启动光盘的流程,从零开始!达到完成系统盘制作的目的。

    2022年7月26日
    11
  • stm32相关知识_STM32单片机介绍

    stm32相关知识_STM32单片机介绍本次教程主要介绍:HAL库配合CUBEMX配置一些常用外设的初始化,直观感受STM32编程,用最短时间入门STM32。

    2022年9月7日
    0
  • 数据库分区表[通俗易懂]

    数据库分区表[通俗易懂]数据库分区表(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分区,准备需要分区的数据   什么数据库需要进行分区?首先看一下我们的案例:2010年6月我们六期IT开发团队接到一个XX全国连锁店的餐饮系统,经过一周的敏捷开发之后,XX餐饮系统正式上线了,由于该软件的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功能灵活等特性,很快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XX餐饮店的美食也颇受顾客的喜爱,有的店每天的收入高达1W元人民币,每天这么多的收入,那么每天要

    2022年5月3日
    39
  • rime android汉字,Rime输入法

    rime android汉字,Rime输入法Rime输入法的安卓版又叫同文输入法,是Rime输入法好几个版本中的一个,适合喜欢调校的人。界面比较简洁,也很小巧,功能就是输入,偏英文输入,支持调整颜色更改外观。Rime输入法简介RIME/中州韻輸入法引擎,是一個跨平臺的輸入法算法框架。基於這一框架,Rime開發者與其他開源社區的參與者在Windows、MacOSX、Linux、Android平臺上創造了不同的輸入法前端實現。Rime…

    2022年7月12日
    29
  • 微信小程序图片预览功能_匿名聊天室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图片预览功能_匿名聊天室小程序第一次写小程序,老板就让我用websoket写个聊天对话,群聊这种。第一次写聊天功能,第一次用websoket,第一次用小程序,这是在考验我吗?不过我还是研究了一下,终于实现了。首先看一下界面,界面很简单,就是首页刚进来获取了用户信息头像,昵称等。点击进入聊天室就可以聊天了,下面我介绍的是前端代码实现,后台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你给他发送什么数据,他就给你返回什么数据,就是在接收前台发送过来的图…

    2022年8月30日
    0
  • django的drf_简述django请求生命周期

    django的drf_简述django请求生命周期前言一般我们写完序列化以后,我们就会开始写视图了,drf中我们一般使用CBV的方式,也就是类视图的方式,最基础的我们会使用fromrest_framework.viewsimportAPIVi

    2022年8月7日
    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