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数据归一化——MinMaxScaler理解

【机器学习】数据归一化——MinMaxScaler理解文章目录前言公式实例前言前阵在查sklearn的归一化方法MinMaxScaler的时候,发现找到的文章解释的一塌糊涂,一般都是扔个公式加一堆代码就敷衍了事了,所以这次写一篇讲述MinMaxScaler核心功能的文章。公式会查MinMaxScaler的基本上都应该理解数据归一化,本质上是将数据点映射到了[0,1]区间(默认),但实际使用的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到[0,1],你也可以指定参数feature_range,映射到其他区间,这个后面再讲。首先了解该计算公式:Xstd=X−X.min(axis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如果您正在找激活码,请点击查看最新教程,关注关注公众号 “全栈程序员社区” 获取激活教程,可能之前旧版本教程已经失效.最新Idea2022.1教程亲测有效,一键激活。

Jetbrains全系列IDE稳定放心使用

文章目录

前言

前阵在查sklearn的归一化方法MinMaxScaler的时候,发现找到的文章解释的一塌糊涂,一般都是扔个公式加一堆代码就敷衍了事了,所以这次写一篇讲述MinMaxScaler核心功能的文章。

公式

会查MinMaxScaler的基本上都应该理解数据归一化,本质上是将数据点映射到了[0,1]区间(默认),但实际使用的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到[0,1],你也可以指定参数feature_range,映射到其他区间,这个后面再讲。


首先了解该计算公式:
X s t d = X − X . m i n ( a x i s = 0 ) X . m a x ( a x i s = 0 ) − X . m i n ( a x i s = 0 ) X s c a l e d = X s t d ∗ ( m a x − m i n ) + m i n X_{std} = \frac{X – X.min(axis=0)}{X.max(axis=0) – X.min(axis=0)}\\ X_{scaled} = X_{std} * (max – min) + min Xstd=X.max(axis=0)X.min(axis=0)XX.min(axis=0)Xscaled=Xstd(maxmin)+min
乍看一下很懵逼,解释一下:

  • X:要归一化的数据,通常是二维矩阵,例如
    [[4,2,3]
    [1,5,6]]
    
  • X.min(axis=0):每列中的最小值组成的行向量,如上面的例子中应该是[1,2,3]
  • X.max(axis=0):每列中的最大值组成的行向量,如上面的例子中应该是[4,5,6]
  • max: 要映射到的区间最大值,默认是1
  • min:要映射到的区间最小值,默认是0
  • X s t d X_{std} Xstd: 标准化结果
  • X s c a l e d X_{scaled} Xscaled: 归一化结果

再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一下上面公式所做的事:

  1. 第一步求每个列中元素到最小值距离占该列最大值和最小值距离的比例,这实际上已经是将数据放缩到了[0,1]区间上
  2. 第二步将标准化的数据映射到给定的[min,max]区间

实例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用代码实现一下这个归一化过程: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import numpy as np

data = np.array([[4,2,3],
                [1,5,6]])

# 手动归一化
feature_range = [0,1]  # 要映射的区间
print(data.min(axis=0))
print(data.max(axis=0))
x_std = (data-data.min(axis=0))/(data.max(axis=0)-data.min(axis=0))
x_scaled = x_std*(feature_range[1]-feature_range[0]) + feature_range[0]
print('手动归一化结果:\n{}'.format(x_scaled))

# 自动归一化
scaler = MinMaxScaler()
print('自动归一化结果:\n{}'.format(scaler.fit_transform(da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手动归一化的部分就是按照公式的,没什么好说,这里简要说一下sklearn。preprocessing.MinMaxScaler的用法,简单来说只有两步:

  1. 初始化一个MinMaxScaler对象:scaler = MinMaxScaler()
  2. 拟合并转换数据,本质上就是先求最大最小值,然后对数据按照公式计算:scaler.fit_transform(data)

前面说了,我们还可以将数据映射到[0,1]以外的区间,如下代码:

scaler2 = 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1,2])
print('自动归一化结果:\n{}'.format(scaler2.fit_transform(da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站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net/183244.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net

(0)
全栈程序员-站长的头像全栈程序员-站长


相关推荐

  • vue组件化的理解_什么是前端组件化

    vue组件化的理解_什么是前端组件化前言有时候有一组html结构的代码,并且这个上面可能还绑定了事件。然后这段代码可能有多个地方都被使用到了,如果都是拷贝来拷贝去,很多代码都是重复的,包括事件部分的代码都是重复的。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

    2022年7月29日
    8
  • Python 贪吃蛇 代码

    Python 贪吃蛇 代码#!/usr/bin/envpython#-*-coding:utf-8-*-importpygameaspygameimportrandomimportsysfrompygame.rectimportRectclassSnake(object):def__init__(self):#定义3个颜色属性,以防后面需要self.black=pygame.Color(0,0,0)#背景颜色self

    2022年5月26日
    40
  • pycharm打印不出来什么情况_pycharm中print报错

    pycharm打印不出来什么情况_pycharm中print报错问题描述:RUN脚本无法打印输出,只启动了控制台需要DEBUG,如下

    2022年8月29日
    5
  • 一文解释清卷积神经网络中池化层的作用「建议收藏」

    池化层:池化层夹在连续的卷积层中间,用于压缩数据和参数的量,减小过拟合。简而言之,如果输入是图像的话,那么池化层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压缩图像。池化层分为3类,平均池化,最大池化和随机池化。拿最大池化举个例子:上图的例子是按步幅2进行2X2的最大池化时的处理顺序。最大池化是获得最大值的运算,“2X2”表示目标区域的大小。如上图所示,从2X2的窗口的移动间隔为2个元素。另外,一般来说,池化的窗口大小会和步幅设定成相同的值。比如3X3的窗口的步幅会设为3,4X4的窗口的步幅会设为4等。而最大池化的优点是:

    2022年4月16日
    177
  • 精进Quartz—SSMM(Spring+SpringMVC+Mybatis+Mysql)和Quartz集成详解(四)

    当任何时候觉你得难受了,其实你的大脑是在进化,当任何时候你觉得轻松,其实都在使用以前的坏习惯。SSMM(Spring+SpringMVC+Mybatis+Mysql)和Quartz集成详解

    2022年2月26日
    38
  • popd和pushd使用

    转自http://blog.163.com/benben_long/blog/static/199458243201211334556266/让切换目录更方便:pushd,popd,dirs,cd-一,为何要使用这几个命令?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为何要使用这几个命令,   难道用cd不就可以切换目录了吗?   没错,使用cd就可以切换到需要访问的目录,   但

    2022年4月7日
    5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全栈程序员社区公众号